温鹏天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推进以小微公园为主体的城市增绿行动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我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加快建设“一城山水、百园千姿”的公园城市,城市发展迎来由“黑”变“绿”的根本逆转,实现了从“煤城”到“绿城”的生态嬗变。2015年石嘴山市荣获“国家园林城市”称号,2021年通过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复核,保留国家园林城市称号。
在推进以小微公园为主体的城市增绿行动中,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是规划引领。认真落实《石嘴山市空间规划》(2016-2030)《石嘴山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2014年-2025年)》《石嘴山市城市绿线管理实施办法》《石嘴山市城市绿线管理实施办法》《石嘴山市绿线划定技术实施方案》等一系列规划及规章制度,按照“山水共融、绿道镶嵌、推窗见绿、出门见园”的思路,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扎实推进城市园林建设,全市建成区现有城市公园75个,其中综合公园25个,小微公园50个,全市建成区绿地率达40.74%,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29.41平方米,人居环境得到改善,城市品位显著提升。二是推进建设。自2021年以来,市人民政府连续3年将小微公园建设纳入市政府为民办理的十件民生实事之一加以推进,截至2022年底,全市共新建小微公园29座,占地面积641.18亩。2023年市政府下达建设小微公园任务10座,目前全市11座小微公园已开工建设(大武口区2座,惠农区6座,平罗县3座),建设面积161.31亩,其中6座小微公园已完工(大武口区1座,惠农区4座,平罗县1座),5座小微公园正在建设中(大武口区1座,惠农区2座,平罗县2座)。三是合理布局。积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按照“推窗见绿,出门进园”的目标和必须毗邻居民住宅区的要求,小微公园充分利用道路两侧、城市角落、拆迁腾退地和边角地、废弃地、闲置地、裸露土地等零散地块,以及原有地形地貌和植被,因地制宜进行规划设计,统筹规划布局小微公园。四是体现特色。坚持植物配置多样,以适生乡土植物国槐、垂柳等树种植物为主,搭配常绿树种、落叶树种,适当点缀开花树种,打造优美的林冠线、草坪线,达到步移景异的效果。坚持“一园一特色”的建设主题,根据选址区域的地理、人文、历史等因素,融入相关文化元素。坚持“一园一特色”的建设主题,如:建成双拥主题公园(汇泽公园)、国家安全观主题公园(新区人民公园)等。建成海绵广场项目,大武口火炬广场海绵化改造项目作为我市首个海绵城市建设试点项目,运用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措施,新建广场海绵设施(包括多功能广场、透水铺装、植草沟、排水盲管、渗井等)。五是突出实用。坚持以人为本,把功能性和实用性放在第一位,城市公园同步建设无障碍设施、林荫休憩区、健身器材、活动场地等配套设施,满足市民健身、娱乐、休闲等服务功能。安装景观灯、行道灯、草坪灯,暨方便了市民夜间安全出行,又与城市其他景观亮化工程呼应,共同营造出造型各异、流光溢彩的城市灯光效果。六是资金保障。2022年从城乡环境整治经费下拨70万元用于小微公园建设(大武口区40万元,惠农区30万元)。2023年上半年从城市规划建设奖补资金下拨70万元用于小微公园建设(大武口区30万元,惠农区40万元)。七是强化管护。“三分建、七分管”。认真贯彻落实《石嘴山市城市公园管理条例》,经市人民政府批准,全市28个城市公园名录向社会公布(大武口区10个,惠农区11个,平罗县7个),为加强城市公园管理工作提供有力保障。做好城市公园绿地日常管护工作,明确管理养护单位,责任到人,建立管理维护制度和定期巡查制度,将公共设施的维护作为创建文明城市的一项常规化工作,从日常养护、绿地浇灌、病虫害防治、卫生保洁、补植补栽等方面入手,全面做好城市公园绿地管护工作。
石嘴山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2023年9月7日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