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政策 > 政策性文件

石嘴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石嘴山市生态工业文化旅游产业“十四五”专项规划的通知

索引号 640201001/2022-00144 文号 石政办发〔2022〕53号 生成日期 2022年05月23日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所属机构 石嘴山市政府办 责任部门 石嘴山市政府办

石嘴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石嘴山市生态工业文化旅

游产业“十四五”专项规划的通知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直各部门、各企事业单位,驻石中央、区属各单位:

《石嘴山市生态工业文化旅游产业十四五专项规划》已经市人民政府2022年第7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抓好落实。




石嘴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2523                

  (此件公开发布)

石嘴山市生态工业文化旅游产业

“十四五”专项规划


    

第一章  规划总论 6

一、规划背景分析 6

二、规划指导思想 7

三、规划指导原则 8

四、规划主要依据 9

第二章发展基础 10

一、十三五发展概况 10

二、十四五发展优势与机遇 14

第三章  发展定位、目标与战略 18

一、发展定位 18

二、发展目标 19

三、发展战略 21

第四章  主要任务 23

一、繁荣发展文化事业 23

二、培育壮大文化产业 27

三、健全旅游全域化发展 30

四、推动一核两带三区建设 37

五、健全旅游产品体系 41

六、推动产业融合发展 48

七、实施精准营销策略 56

八、加快全民共享共建 62

、实施精准营销策略 65

十、加快全民共享共建 68

第五章  保障措施 69

一、加强组织领导 69

二、坚持规划引领 70

三、加大政策支持 70

四、加强监督考核 71

五、完善智力支撑 72

六、加强危机管理 72

附录 74


第一章  规划总论

十三五时期是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重要时期,是石嘴山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在市委和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自治区业务厅局的指导支持下,全市文化旅游各项事业健康繁荣发展,为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应有的作用,作出了积极贡献。十四五时期是石嘴山市实现转型追赶、打造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排头兵的重要时期。《石嘴山市生态工业文化旅游产业十四五专项规划》是指导十四五期间石嘴山市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性、综合性和指导性文件,是全市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和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行动纲领。

一、规划背景分析

期间,我国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制度优势显著,治理效能提升,经济长期向好,物质基础雄厚,人力资源丰富,市场空间广阔,发展韧性强劲,社会大局稳定。我国文化旅游行业呈现出高质量发展引领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主旋律,经济内循环推动旅游消费升级,产业融合推动文化旅游产品创新,全域旅游引领旅游空间均衡,城乡融合助力旅游良性发展,多规融合力促保障实施等趋势。

期间,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重要讲话精神,加快石嘴山经济实现转型升级的重要时期,也是石嘴山市加快发展文化旅游的重要五年。期间,必须紧紧抓住机遇,应对各种挑战,奋力开创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的新局面,把文化旅游业培育成石嘴山市国民经济的优势产业、推动城市经济转型升级的先行力量

本规划提出的发展战略目标和各项发展任务,体现了市委、市政府和全市人民时期加快建设西部地区特色鲜明的生态工业文化旅游目的地的共同意愿,是文旅部门履行文化旅游发展、加强市场监管、完善公共服务职责的依据。

二、规划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及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重要讲话精神,尤其是关于全域旅游的路子是对的,要坚持走下去的重要指示,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

按照《中共宁夏回族自治区委员会关于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的实施意见》的总体部署,以资源型城市转型和两个转变为主攻方向,坚定不移走转型发展、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以培育国家5A级旅游景区、打造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城市为核心任务,围绕自治区一核两带三片区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空间格局,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破解旅游产品供给和市场需求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为努力打造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排头兵,加快谱写继续建设经济繁荣民族团结环境优美人民富裕的美丽新宁夏的石嘴山篇章赋能助力。

三、规划指导原则

1坚持以人为本,共享发展。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群众满意为目标,增强文化和旅游产品供给,优化发展环境,加大资金投入,丰富旅游内涵,提高服务品质。强化旅游富民功能,坚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共建共享,使发展成果惠及于民,谱写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2坚持改革推动,创新发展。

促进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为主线,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加快形成和完善文化和旅游发展的体制机制、政策措施和产业体系,从理念上、产品上、业态上、品牌上、服务上推进旅游产业提质增效,形成文化和旅游发展新动

3坚持全面统筹,协调发展。

强化各级党委、政府对文化和旅游发展的领导,统筹部署、统一规划、整合资源、协调联动,形成发展合力化、产业要素链条化、产品业态优质化,构建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4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

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保护优先、合理利用的方针,在严守生态底线的前提下,推动文化和旅游资源科学保护,有序开发、永续利用,实现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提升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新境界。

5坚持拓展空间,开放发展

全面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和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坚持用大战略、大思路、大举措发展文化和旅游,提升国际化、智慧化、市场化水平,推动文化和旅游从封闭的自循环发展向开放的多产业融合发展转变,释放文化旅游内生动力和发展活力,开创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四、规划主要依据

1《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

2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

3十四五文化产业发展规划》

4十四五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规划》

5十四五艺术创作规划》

6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市场发展规划》

7十四五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

8十四五文化和旅游科技创新规划》

9《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全域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815号);

10《文化和旅游部关于实施旅游服务质量提升计划的指导意见》(文旅市场发〔201912号);

11《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

12《宁夏国家葡萄及葡萄酒产业开放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总体方案》(农外发〔20211号);

13《中共宁夏回族自治区委员会关于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重要讲话精神继续建设经济繁荣民族团结环境优美人民富裕的美丽新宁夏的决定》

14《中共宁夏回族自治区委员会关于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的实施意见》;

15《中共宁夏回族自治区委员会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

16《宁夏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20212025)》;

17《宁夏回族自治区空间规划》;

18《自治区九大重点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

19《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全域旅游发展的意见》;

20《宁夏回族自治区全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202025)》;

21《中共石嘴山市委员会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

第二章发展基础

一、“十三五”发展概况

(一)主要成就

1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更加完善

十三五期间,石嘴山市成功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全市目前有公共文化馆4个、图书馆4个、博物馆(展示馆)9个,乡镇、街道综合文化馆35个,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316个,公共文化馆、图书馆及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覆盖率、达标率均为100%。农村广播电视户户通实现全覆盖,广播电视覆盖率达到100%广场文化艺术节”“百姓春晚”“全民阅读季 书香石嘴山等一批公共文化服务品牌活动的覆盖面和影响力不断增强。

2产业实力显著增强。

十三五期间,石嘴山市旅游产业实力显著增强,全市共有A级旅游景区16、星级饭店27家、乡村旅游示范点37家、旅行社66家。截至十三五期末实现接待游客总量1689.6万人次,比十二五期间增长39.14%,累计旅游综合收入约105.91亿元,比十二五期间增长61.04%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响,2020年的数据有所下降。十三五期间石嘴山旅游业一直保持着稳步增长的发展态势,旅游产业地位呈稳步提升特征,在石嘴山市国民经济的转型升级作用日益凸显。

3发展格局初步形成。

十三五期间,石嘴山市通过整合旅游资源,编制《大沙湖旅游区建设规划》《工业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石嘴山市精品景区提升规划》。针对发展用地存在问题积极与农垦、军区探索解决方式,与宁夏农垦集团签订合作框架协议,垦地合作进入实质性推进阶段,初步形成了以大沙湖旅游区、大武口生态工业文化集聚区、华夏奇石山文化旅游区及北武当生态旅游区为引领,石炭井、大武口洗煤厂等工业遗存合理开发利用为依托的文化旅游发展格局。

4旅游品牌形象初显。

十三五期间,石嘴山市持续推进文化和旅游重点项目建设,依托丰富的工业遗产,推动石炭井工业文旅影视小镇建设,大武口洗煤厂工业遗址公园完成建设初显成效;华夏奇石山文化旅游区、北武当生态旅游区成功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红叶林景观成为网红打卡点;硒有田园、银河湾、石嘴子公园等项目取得长足进展,神奇宁夏川,活力石嘴山旅游品牌形象初显。

5产业融合逐步深化。

十三五期间,深挖文化旅游资源,积极拓展文化旅游++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模式。以文化旅游+农业文化旅游+乡村模式推动龙泉村、银河村、马家湾村及黄渠桥村创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通过铁人三项、贺兰山大峡谷汽车越野拉力赛等高规格体育品牌赛事吸引游客,促进旅游+体育融合;实施旅游+工业,推进洗煤厂、石炭井等工业遗址开发项目;深入挖掘地方非物质文化,打造泥哇呜国家级非遗传承保护基地陶瑞珍葫芦文化园,开展文艺创作,为《贺兰英雄》《绿皮小火车》《我的父亲焦裕禄》等影片提供取景地,推动旅游+文化融合发展。

6政策红利持续释放。

十三五期间,石嘴山市不断完善文旅营商环境,通过政策红利激发市场活力,出台《促进旅游业发展奖励办法(试行)》鼓励旅行社通过组团、包机、开设旅游专列等多种形式吸引客源,自2017年底奖励办法实施以来共接待组团游客近10万人次,兑现奖补资金1000万元。在国内新冠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的情况下,通过扶持政策对23家文旅企业累计减免、补贴、暂退资金120余万元,缓解企业经营压力,助力文旅企业复工复产,实现文旅行业振兴。

(二)存在问题

1文化产业的发展和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不平衡

石嘴山市是典型的因煤而兴的资源枯竭型城市,近年来石嘴山市委、市政府以老工业城市转型升级为契机,大力发展旅游业。随着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精神文化需求愈加凸显,人民美好精神文化需求愈加强劲,石嘴山市现有文化产业的发展面临着高端有效供给不足等诸多挑战,文化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尤为迫切。

2经济的转型要求和薄弱的旅游产业基础不平衡。

当前石嘴山文化和旅游建设多属基础设施完善阶段,住宿、餐饮设施多为中低档次,且特色不突出;购物、娱乐方面相对缺乏,未形成规模;景区道路、应急救援、游客信息服务以及外部大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尚未健全;现有文化旅游项目吸引投资和项目盈利能力不足,经济效益尚未完全释放。

3丰富的工业遗产资源和短缺的文化旅游产品不平衡。

目前,石嘴山市拥有丰富的工业发展历史,能够完整映射出宁夏工业发展的时代脉络留下了大量的工业遗产资源,但工业与其他相关领域产业融合发展水平较低融合动力机制不足、形式单一,度不够,新业态产品数量有限、规模偏小,缺乏核心吸引力,市场辐射力不足。

4产业统筹发展的需要和割裂的资源产权不平衡。

目前,石嘴山市原有的工业功能正逐渐向旅游及城市休闲功能转换但由于历史遗留问题,辖区内硒有田园、大武口洗煤厂、石炭井矿区等具有旅游开发价值的资源权属复杂,多为国能宁煤集团所属,整合利用难度较大,影响文化和旅游可持续开发

5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的要求和有限的高等级景区不平衡。

石嘴山市旅游资源丰富,多数旅游景区景点规模较小且分布较散,资源整合尚未完成难以形成发展合力,沙湖景区华夏奇石山文化旅游区北武当生态旅游区龙头带动效应尚未形成。

6高质量发展要求和低端的旅游创新业态不平衡。

石嘴山市文化旅游除沙湖发展相对完善外,其余景区多数仍处于观光游览的门票经济阶段,休闲度假、康体养生、养老避暑、商务会展、文化创意、研学旅行等休闲产品及文化旅游产品创新发展不足,旅游产品丰度、体验性不强。

7全季客源市场需求和季节性的旅游供给不平衡。

由于石嘴山自然气候条件限制,旅游产品单一,冬季旅游产品缺失以及国家节假日时间分布等原因,石嘴山市旅游接待主要集中在春夏两季,而秋季和冬季产旅游产品供给不足,旅游产品季节性明显。

二、“十四五”发展优势与机遇

(一)优势

1文化旅游资源丰富。

石嘴山东有九曲黄河,西有万仞贺兰山。辖区内拥有全国首批5A级旅游景区沙湖星海湖沙水相依、群岛环绕;贺兰山岩画、明长城遗址、古生物化石、北武当庙、玉皇阁、钟鼓楼、田州古塔等构筑了丰富的人文历史资源,岩画文化、工业文化、古生物化石文化、长城文化、黄河文化在石嘴山得以交融发展;石炭井工矿区、大武口洗煤厂等大体量工业遗址体现石嘴山塞上煤城的时代印记。丰富的旅游资源为石嘴山市文化和旅游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物质条件。

2市场需求充足。

当前,受国际形势及新冠疫情防控常态化影响,旅游市场已逐步由国内国际双循环向国内大循环转移,通过发展格局重组,丰富产品类型,完善产品体系,增强安全系数,改善运行机制,旅游市场需求充足。在出境游受限的情况下,境内游成为市民首选,省内游成为旅游消费的主战场特别是短途周边游成为了周末消费新方式,旅游内需市场的增长是石嘴山市文化旅游产业十四五期间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巨大

3区位交通优势。

石嘴山地理位置优越,地处宁东、蒙西两个国家千亿吨级煤田之间,是呼包银兰经济带、宁夏沿黄经济区、宁蒙陕乌金三角经济区的重要节点城市距银川河东机场100公里,包兰电气化铁路、石(嘴山)中(宁)高速公路、银(川)石(嘴山)高速、京藏高速、109国道、110国道、244国道纵贯南北,包银高铁已开工建设。便利的交通和区位条件为石嘴山旅游市场开拓、吸引客源、塑造精品旅游路线奠定了良好基础。

(二)机遇

1政策保障有力。

国家层面、自治区层面及地方各级政府高度重视文化旅游产业发展。2020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夏视察指出,统筹推进生态保护修复和环境治理,努力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

《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实施方案》《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保护规划》《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实施方案》《中共宁夏回族自治区委员会关于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的实施意见》《自治区九大重点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的印发,对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作出全面部署;通过签订《银川都市圈文化旅游协同发展三市一基地合作协议》,先后制定《发展石嘴山市全域旅游的意见》;编制《石嘴山市工业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大沙湖旅游区建设发展规划》等规划,为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2双循环发展新格局。

双循环发展新格局是中央在国内外环境发生显著变化大背景下,推动我国开放型经济向更高层次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也是塑造我国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的战略抉择。构建双循环发展新格局可以有效提升供给体系对国内旅游需求的适配性,打通旅游经济循环堵点,提升石嘴山旅游产业链、供应链的完整性,使国内旅游市场成为客源供给的主要来源,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石嘴山文化和旅游发展动态平衡。

3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十九大报告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石嘴山市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实践,以生态农业为基,充分利用石嘴山市生态环境优势和美丽乡村建设成果,不断拓展农业休闲文化旅游发展空间,为实现石嘴山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4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

建设先行区是习近平总书记赋予宁夏的时代重任,是切实保障国家生态安全的历史责任,促进黄河流域协同治理的客观要求,是提升宁夏发展质量效益的必然选择。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是政治责任所在、全国大局所系、黄河流域所需、宁夏发展所向。石嘴山市地处宁夏引黄灌区末梢,是古丝绸之路的重要水旱码头所在地,随着宁夏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战略部署的推进,生态环境的改善为石嘴山市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创造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

5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

20083月,石嘴山市被国家发改委列入首批资源枯竭型城市试点之一,在国家、自治区及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下,从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环境整治、产业转型等多方面进行整改,推进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加快新兴产业发展壮大、推进乡村振兴等方面促进产业升级、打造生态工业文化旅游城市。发展文旅产业是满足人民多样化,高品位文化需求的重要基础,也是激发文化创造活力,推进文化强市建设的必然要求。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为石嘴山市文化旅游发展提供了良好的产业基础。

第三章发展定位目标与战略

    一、发展定位

(一)总体定位

按照系统谋划、分步推进、重点突破的工作思路,2022年主要打造大武口区文化旅游产业,20232025年主要打造平罗县和惠农区文化旅游产业。不断提高石嘴山市文化旅游产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份额,提升其在经济转型升级的带动作用,增强在石嘴山市经济发展取得新成效,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社会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社会治理得到新提升过程中的促进作用,实现文化旅游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把石嘴山建设成为魅力独具、环境一流、集散便捷、服务完善、产业体系健全、产品和业态丰富、旅游企业充满活力的宁夏生态工业文化旅游目的地,西部特色鲜明的工业旅游目的地城市。

(二)产业定位

石嘴山市国民经济的优势产业。推进文化旅游与农业、体育、林业、水利、地质、教育、商贸、气象、科技等相关产业和行业的融合发展,培育新的旅游消费热点,提高对经济发展的综合贡献率,成为石嘴山市国民经济的优势产业。

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先行力量。加快培育发展文化旅游经济新业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全国老工业城市和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升级,加快产业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融合化发展,让文化旅游产业成为推动石嘴山产业转型升级的先行力量。

二、发展目标

(一)总体目标

1产业综合竞争实力区内争先。

石嘴山文化和旅游产值在十四五时期得到大幅提升,其增加值占GDP比重明显提高,旅游就业人数稳步增加,石嘴山生态工业文化旅游城市旅游形象吸引力和影响力增强、旅游文化软实力等方面更加突出,旅游产业规模和产业发展质量明显提高,城市旅游综合竞争力显著增强。

2重点领域发展质量西北上游。

十四五期间,通过大规模、大投资的项目建设,深入挖掘石嘴山文化和旅游资源吸引力,打造一批在西部地区具有影响力的生态工业文化精品旅游项目。

以北武当生态旅游区为主体,整合归德沟、韭菜沟等贺兰山优质旅游资源,积极培育国家5A级旅游景区。

积极推动大沙湖旅游区建设,在巩固沙湖自治区旅游休闲度假区的基础上,全力推进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建设。

积极推动星海湖与华夏奇石山生态旅游区联合打造省级旅游度假区。

巩固平罗县全域旅游示范县创建成果,推进大武口区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争创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市。

高标准打造工业旅游目的地体系,即推进大武口工业遗址公园、石炭井工业文旅影视小镇等工业旅游板块建设,全力建设特色的工业旅游目的地。

(二)产业目标

2025年,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和旅游业发展水平不断提升,全面构建石嘴山市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公共文化服务政策保障体系不断健全,公共文化设施网络更加完善,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显著提高,在每2年一次的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复核中取得较好成绩。

现代文化产业体系更加健全。重点发展文化旅游、文化创意两大产业,培育文化演艺、文化娱乐、数字文化等新兴文化产业,推进文化产业与各相关产的融合发展,形成独具特色的文化产业发展体系。

文化和旅游业市场日益完善。石嘴山市旅游总收入达到100亿元,增速进入全国同类城市前列,年均增长20%以上;国内旅游人数突破1000万人次,年均增速保持在20%以上;旅游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明显增强。到2025年,A级旅游景区数量突破20家,星级饭店突破30家,乡村旅游示范点突破50家,新创建省级旅游度假区1个。培育国家级旅游度假区1个,培育国家级5A级景区1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发展至8个,积极推进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试点)城市建设,使文化和旅游产业成为石嘴山市国民经济重要的增长点。

21  十四期间主要发展目标

分项

2025预期

目标

年均增长率

产业经济指标



国内旅游人数(万人次)

1000

20%以上

旅游收入(亿元)

100

20%以上

文化和旅游品牌目标



A级旅游景区

20

星级饭店

30

乡村旅游示范点

50

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

2

省级旅游度假区

1

国家级旅游度假区

1

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

8

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

1

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

1

文化事业目标



四有工作完成率

100%

文化产业目标



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占 GDP 比重

3%

自治区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

4

三、发展战略

(一)空间的全域化战略

紧紧围绕建设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的目标,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为引领,全域统筹规划、全域资源整合,准确把握全域旅游发展战略布局和关键节点。坚持规划引领,站在石嘴山市全域旅游一体化发展的高度,构建全产业链大旅游发展格局。

(二)产业的融合化战略

积极推进文化和旅游的产业融合、产品融合、市场融合、服务融合、交流融合,促进优势互补、形成发展合力。集中文化和旅游优势资源,形成产业联动发展体系,推动石嘴山市文化旅游与各产业的全面融合发展,促进共享、提升价值的综合带动功能。

(三)产品的品牌化战略

积极促进旅游产品的转型升级,加快由单一观光型产品向生态工业、休闲度假、文化创意、康体养生、体育运动、研学旅行等专项和新兴旅游产品相结合的复合型产品结构转型速度,打造独具特色的石嘴山市生态工业文化旅游品牌,提升产品竞争优势。

(四)营销的精准化战略

开拓思路,探索出适合自身特色的精准营销策略并应用于全域旅游的营销实践,加大客源地旅游需求调研力度,推出更多符合游客需求的优质文化旅游产品。提升游客接待量和游客重游率,提高石嘴山市旅游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增强竞争力。加大对外旅游宣传推广力度,提升旅游便利化程度旅游接待服务水平,精准锁定目标顾客对市场进行深度细分。

(五)技术的智慧化战略

广泛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5G等创新科技,以推进石嘴山市文化旅游信息化高质量发展为主线,以实施石嘴山市信息化工程为抓手,提升旅游信息化建设水平,加快实现石嘴山智慧旅游水平的高质量提升。

(六)服务的标准化战略

通过实施服务标准化战略,为运用标准化的原则和方法开展对服务对象的有效服务,以达到服务质量目标化、服务方法规范化、服务过程程序化,从而获得优质服务的过程。地区经济提质增效,实现标准化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应的双赢格局。优质服务意味着经济效益的提高,也意味着对社会精神文明建设作出贡献。

第四章主要任务

     一、繁荣发展文化事业

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加强黄河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加大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

(一)提升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新发展水平

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新发展管理办法》《石嘴山市推进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新发展实施方案》,在更加突出公共文化服务的创新性发展和可持续性发展上下功夫,通过以服务效能为导向,完善服务体系、提升服务能力,切实增强广大群众的文化获得感。通过查漏补缺,整改完善,在推进政府职能转变、促进社会力量参与、优化运行机制、创新服务方式、深化文化和旅游融合、促进文化与相关产业融合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形成具有石嘴山特色和示范价值的做法和经验。围绕创新发展成果总结、服务体系绩效和过程管理评价等考评任务,进一步健全硬件基础,完善配套工作机制,打造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新发展典型经验。

(二)积极打造文艺精品

围绕黄河文化、长城文化、工业文化等主题,抓好精品力作创作,开展主题文艺活动。组织各文艺志愿服务队和文化艺术工作者深入开展到人民中去”“我们的节日”“书画进校园”“戏曲进校园”“我为乡亲送戏来”“夕阳红等主题文化惠民活动,编排石嘴山有戏系列精品剧目,每年推出一批精品剧目,积极申报国家、自治区、市文艺扶持项目,打造城市文学工矿文艺新高地,讲好石嘴山故事。

(三)不断提升网络管理水平

着力加强网上正面宣传引导,实施网络内容建设工程,积极开展网上理论传播、网上舆论引导、网上文化发展及网上信息服务。加强党政机关网站、微视频、微信、微博、客户端精细化建设、规范化管理,提升党政网络平台信息发布的及时性、准确性和权威性。推进新媒体培育工程,培育壮大新媒体力量。推进媒体融合发展,着力打造形态多样、手段先进、竞争力强的新型网络媒体。着力提升管网治网水平,坚持依法管网治网,加强互联网治理体系建设。完善网信、工信、公安、文化、市场监管、金融等涉网管理部门分工负责、协调配合的工作机制,提高互联网综合管理水平。健全部门协调、属地监管、企业履责、行业自律、社会监督相结合的网络信息治理格局。完善网上生态日常巡查、协调处置机制。加强重点领域专项行动整治力度,加强网络媒体监管,完善地方网媒监管平台功能,强化对全市政务新媒体、商务新媒体和个人自媒体的日常监管。加强对新媒体从业人员的政治理论、业务能力的综合培训,提升新媒体从业人员政治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

(四)推进公共文化设施建设

抓好书香城市建设,拓展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十四五期间,全市每年新增城市书房34家,对10家基层社区(农家)书屋进行提档升级。开展全民阅读系列推广活动,提升公共文化场馆服务水平和服务半径。

推进与党群、教育等部门共建共享,充分利用学校、公园、小区等配套文体设施,打通最后一公里,全面提升各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运营水平。推动各级文化场馆设施提档升级,开展科技赋能特色场馆的建设试点,打造区域文化场馆IP,重塑公共文化空间,开辟文化服务的新路径与新体验。建设针对特殊人群的公共文化场馆,为特殊人群提供个性化服务,扩大公共文化服务的覆盖面。

(五)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

1建立健全文物安全长效机制,确保文物安全。深入开展文物火灾隐患整治和消防能力提升三年计划,实施文物安全直接责任人公告公示制度,推进文物平安工程,加强消防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筑牢文物安全防范底线。开展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违法建设专项整治工作,确保文物本体及周边历史环境风貌安全。

2抢抓长城国家文化公园机遇,提升文物保护水平。按照全区总体规划,围绕遗址保护、文旅融合及数字展示等方面做好长城国家文化公园石嘴山项目建设。一是做好管控保护区长城的保护修缮工作,组织实施明长城红果子(二期)抢险加固、大武口龙泉村烽火台、惠农区落石滩烽火台保护修缮项目,不断提升管控保护区长城段落的保护水平。二是按照一园(大武口区核心展示园)三带(红果子段、简泉村西域王泉小镇、明水湖兴民村龙泉村集中展示带)四点(王泉沟2号敌台、镇远关、龙泉村2号烽火台、韭菜沟烽火台特色展示点)的总体规划,积极与自治区文物局对接,重点抓好大武口西线旅游复合廊道及西长城王泉沟段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对长城沿线两侧实施环境整治和景观提升,建设风景道、慢游行道、游客驿站、休闲空间、生态停车场等设施,结合龙泉村、北武当庙、大武口洗煤厂工业遗产、硒有田园等沿线旅游资源,打造当地节事盛会和系列赛事,促进长城文化、三线建设与生态工业文化旅游的深度融合。三是做好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修缮项目,组织实施省嵬城遗址保护修缮及田州塔防雷等文物保护项目,不断提升文物保护传承水平。

3抢抓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机遇。全面摸清我市黄河流域文物古迹、非物质文化遗产、古籍文献等重要文化遗产底数。完善重要文物和文化资源修缮保护措施。建立黄河文化遗产及周边环境风貌保护管控清单。做好历史文化名城、名村以及黄河沿线传统村落和古堤防、古灌区、古渡口等水文化遗产和农耕文化遗产的修缮保护。实施黄河国家文化公园银河湾湿地郊野公园、石嘴子公园、河东农文旅示范区等项目建设,推动黄河景观、黄河生态、黄河文化与生态工业文化旅游资源融合重组,支持黄河文化艺术作品创作,讲好黄河故事,弘扬黄河文化

4逐步推进文物价值传播,讲好石嘴山故事。继续做好文化遗产知识进课堂、进社区、进企业系列宣传活动,用喜闻乐见、易看易懂易记的形式,将文物保护常识带进校园、社区和企业;组织广大群众走近长城等文物古迹开展主题实践活动,近距离接触文化遗产,亲身感受文化遗产的魅力;深入挖掘、传播石嘴山境内各类文物蕴含的文化精髓和时代价值,讲好石嘴山故事。

专栏  文化事业繁荣发展工程

1.打造书香城市,拓展新型公共文化空间

十四五期间,全市每年新增城市书房34家,对10家基层社区(农家)书屋进行提档升级。开展全民阅读系列推广活动,提升公共文化场馆服务水平和服务半径。建设针对特殊人群的公共文化场馆,为特殊人群提供个性化服务,扩大公共文化服务的覆盖面

2.扩大长城文化和黄河文化的旅游品牌影响力

制定印发组织实施《石嘴山市长城国家文化公园(石嘴山段)实施方案》《石嘴山市黄河国家文化公园(石嘴山段)实施方案》,成立长城国家文化公园(石嘴山段)、黄河国家文化公园(石嘴山段)建设工作专班,开展黄河流域石嘴山段文物古迹调查摸底工作,进一步扩大长城、黄河文化和旅游品牌的影响力。

3.增强文化遗产知识的宣传和普及力度

围绕石嘴山有戏,策划开展以探秘石嘴山为主题的系列宣传活动,策划宁夏长城保护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系列主题宣传活动:制定活动方案,组织开展最美长城采风活动,征集一批反映长城文化的书法、美术、摄影等作品,制作石嘴山市长城宣传图册,持续开展文化遗产进课堂系列宣传活动,组织开展探秘长城、启迪梦想研学实践等活动。

二、培育壮大文化产业

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立健全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文化创作生产体制机制,确保导向正确和文化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一)优化文化产业结构

实施文化产业数字化战略,加大数字文化科技创新投入,加强数字文化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支持面向行业通用需求的数据中心、云平台建设。运用数字技术对优秀文化资源进行数字化改造和提升,促进优秀文化资源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提高文化载体数字化运行管理水平。鼓励互联网平台开发文化服务功能,拓展新兴数字文化资源传播渠道。推进传统文化场馆、景区景点、特色文化小镇及街区开发数字化展览展示项目。

(二)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

支持中小微文化企业加强文化创意和科技创新,推出特色产品和特色服务,提升专业化水平,开发具有石嘴山特色、主客共享的小剧场文化娱乐消费产品。引导中小微文化企业加强细分市场产品创新、产品质量提升和品牌培育。鼓励大企业、互联网平台企业通过共享资源、开放平台、产业协作等方式,带动产业链上中下游中小微文化企业协同发展。

依托龙头文化企业、高校和文化产业园区等资源,建设一批文化企业孵化器,吸引高校师生、文化名人、业内专家以及其他创业者入驻创业,为初创文化企业和文化创意项目提供设施齐全的办公空间以及全方位配套服务。整合各类创业载体、孵化器、加速器、共享空间等创业资源,完善创意孵化功能,加强政策咨询、创业指导、宣传推广、投融资、信息技术服务等平台建设,为入孵企业提供创业支持,助力市场主体快速成长。引导龙头企业利用其产业资源,孵化相关文化企业,打造产业集群。

(三)统筹规划文化产业布局

加快推进文化产业功能区发展,建设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园区,推动产业资源和配套服务设施向重点区域倾斜,提升文化产业功能区服务水平,优化布局文化产业功能区、产业园区、特色街区、文创空间,实现集聚发展、错位发展。充分利用旧矿区、旧厂房、旧办公楼、旧仓库等生产生活旧址转型兴办文化产业园,鼓励打造众创空间、创新工场等新型创意设计空间;打造一批文化产业孵化基地,促进科技型、创新型产业园区、特色街区等文化产业聚集区建设。加强对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园区等的规范管理,突出文化内涵和主导业态,实现特色发展、融合发展和创新发展。

(四)融合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发展

推进高品质文化和旅游业态的引入布局,加快建设一批文化主题鲜明、文化要素完善的特色文化旅游目的地,高质量完成大沙湖旅游区生态保护与文化提升,完善各文化街区、小镇的公共配套设施设备。加大文化资源普查、梳理、挖掘力度,依托文化遗产和自然景观等资源,推动更多文化资源、文化要素转化为旅游产品。加快推进旅游演艺、文化遗产旅游、主题公园、特色民宿等文旅融合业态提质升级,不断拓展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新业态。办好文化旅游节庆活动和文化旅游演艺活动,推动传统技艺、表演艺术、文创产品等文化资源融入旅游景区,转化为旅游产品。借助科技与设计创新平台,大力开发石嘴山原创、融入石嘴山标志性文化元素的旅游工艺品、纪念品,打造高品质文化旅游购物品牌。

专栏  文化产业培育壮大工程

1.建设网络文化创意创新基地

在常规的商业街区功能的基础上,创新增设微媒体拍摄、影视拍摄功能;增设智能化功能,植入智能体验、场景互动体验、大数据运营等科技元素,提升蘭山小镇街区在文化旅游、文化创意、餐饮娱乐、儿童教育培训的场景体验,打造成为石嘴山市科技与服务业融合发展试点。

2.塑造品牌鲜明多元发展的影视文化产业链

形成独到的文化景致,烘托文化氛围,最终实现游客体验升级、文化氛围升级、消费理念升级、服务质量升级、人文景观升级、特色产品升级。打造创意、创新、创业的活力新地标,吸引更多的年轻人返乡就业,为石嘴山市宜居、宜业、宜游城市建设贡献绵薄之力。

3.建设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基地

鼓励通过收购、升级改造旧城区、旧村、旧工业区等方式建设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基地,通过功能性流转、创意化改造,有效盘活各类空间资源,建设新型城市文化空间,提升供给能力、健全服务体系、提高服务水平,发挥引领示范和辐射带动作用。

4.着力提升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水平

推进文化旅游融合互动,推动泥哇呜器乐传承基地、陶瑞珍葫芦烫画基地、吾笛陶乐等非遗文化基地文创产品转化,积极争取国家、自治区非遗工坊项目,支持非物质文化遗产植入研学旅行。

三、推进旅游全域化发展

(一)推进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

1依据《石嘴山市全域旅游发展规划(2016年-2025年)》,以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为抓手,打造核心旅游吸引物、完善全域旅游发展机制,补齐旅游公共服务设施短板,推动旅游布局由散点式、景区型旅游全域式、全景型旅游转变。到2025年,基本建成全域旅游的联动体制机制,形成规划布局科学、产品供给丰富、公共服务完善、市场秩序良好、综合环境优美的全域旅游目的地体系。

2以平罗县成功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县为契机,实施全域旅游再起航工程。通过实施重大项目推进、基础设施提升、产业要素完善、文旅深度融合、乡村文化振兴和旅游业态创新等措施,建成空间布局更加合理、产品结构更加优化、旅游业态更加丰富、旅游服务设施更加完善的全域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平罗样板

3大武口区以十四五期间成功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为核心任务。把全域化推进、多业态融合作为文化和旅游业发展的方向,通过优化全域旅游发展环境、丰富城乡旅游业态、增加A级景区数量、打造乡村文化旅游产业集群、提高核心吸引物品质、提升公共服务质量、完善基础和配套设施等路径,逐步实现景点旅游向全域旅游转变,总结基于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升级的全域旅游发展模式。

4惠农区力争早日达到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要求。严格按照《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导则》和文旅部资源开发司颁布的《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验收工作手册》要求,从机制体制、政策保障、公共服务、供给体系、秩序与安全、资源与环境、品牌影响和创新示范等八个方面补齐短板,力争早日建成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

(二)推进国家A级旅游景区建设

1积极培育国家5A级旅游景区创建。以北武当生态旅游区为创建主体,整合韭菜沟、归德沟、大武口工业遗址公园等优质旅游资源,施行捆绑联创模式,推动国家5A级旅游景区创建。在用地指标、生态红线、融资信贷、资源配置和产业导向等方面进行全力支持和倾斜,市财政统筹安排资金用于保障和推进项目建设。通过实施硬件设施提升、景观风貌改造、文化产品打造、特色商品研发、形象和宣传口号策划、旅游驿站建设等工程,并从旅游交通、游览、旅游安全、卫生、邮电、旅游购物、综合管理、资源环境保护等方面提升服务质量与环境质量。

41国家5A级旅游景区创建工程(20212025年)

创建目标

时间

创建技术路线关键节点

北武当生态旅游区5A级旅游景区

2021

1捆绑联创可行性论证分析

邀请专家对5A级景区捆绑联创可行性论证分析,通过对服务质量与环境质量景观资源进行评价、游客意见评价等方面进行研判,提出5A级景区创建的发展路径。

2022

2景观质量评价

组织5A景区评审专家对照所提供的视频宣传片、报告书进行现场考察,寻找差距和问题,按照国家5A级旅游景区评定标准,依据资源质量与市场影响查出不足。

3组织调研并自检、制定总体规划

组织相关专家对景区进行全面调研,把脉现状,寻找差距和问题,按照国家5A级旅游景区的评定标准,从八大方面,212打分点,寻找不足和缺分项;制定总体规划,对景区发展方向和运营方面提出指导意见。

4组建国家5A创建领导小组

通过省内审批并扶持5A景区创建,尽快组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工作协调领导小组,全面组织开展北武当生态旅游区5A级旅游景区创建工作。

20232024

5制定5A提升规划与创建方案

按照评分细则,进一步对景区的不足和缺分项提出切实可行的整改方案统筹考虑,全面规划,为北武当生态旅游区5A级旅游景区量身打造一套完整的提升规划和创建方案。

6组织实施

积极开展一系列整改实施方案,包括旅游交通、游览、旅游安全、卫生、邮电、购物、综合管理、资源与环境保护、智慧建设、文化建设、活动宣传等相关整改实施方案。

2025

7地方验收再向文旅部提交申报

准备好申报材料,提出申报申请,景区自评达标后向石嘴山市文化广电旅游局提出申报,自治区文旅厅委派专家咨询、指导,达标后向国家文化旅游部申报。

8迎检准备

按照5A景区评定标准,综合景区未来发展诉求,督导落实旅游交通实施方案、景区环境建设实施方案(含解说牌与标识系统方案)、综合治理组实施方案、安全卫生组实施方案、环境保护组实施方案、活力宣传组实施方案、文化建设方案、智慧服务组实施方案、督察组实施方案等,确保各项工作达到5A级景区标准。

9多次测评,暗访和验收

国家文旅部专家小组多次测评后,文旅部进行指导、暗访、测评和验收

2大力推动国家3A级以上旅游景区创建。推动龙泉村、石嘴子公园、大地天香旅游景区、大武口工业遗址公园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加快星海湖、硒有田园、银河湾、拉巴湖沙漠旅游景区等创建国家3A级旅游景区步伐。

42国家A级旅游景区提升工程(20212025年)

序号

景区名称

目标定位

创建路径

1

龙泉村

国家4A级旅游景区

依托龙泉村良好的自然风光和人文环境,建设龙泉村美丽家园综合体项目,丰富文化科普区、中心商业区、乡村客栈区、花海观光区等功能区,打造贺兰山下第一村

2

石嘴子景区

国家4A级旅游景区

推进石嘴子遗址码头和石嘴子公园改造提升工程,挖掘石嘴子文化和黄河古渡金羊毛文化,彰显公园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按照4A级景区进行规划设计,开发建设石嘴子景区,打造融生态修复、观光旅游、人文体验、娱乐探险体验为一体综合性工矿主题公园

3

大地天香旅游景区

国家4A级旅游景区

提升基础设施建设,丰富产品业态,增加餐饮、住宿功能与体验,促进智慧景区建设。

4

大武口工业遗址公园

国家4A级旅游景区

合理规划景区游线,丰富产品业态,充分利用工业遗址资源,以分类保护、多元利用、彰显特色的原则进行保护和利用,变废为宝、能用尽用。

5

星海湖

国家3A级旅游景区

充分发挥水域资源优势,提升生态景观功能。推动打造水上运动训练基地、房车营地郊野乐园等特色设施建设策划举办水上运动和音乐节、马拉松赛、摄影大赛等系列特色休闲文旅活动,着力打造星海湖旅游度假区。

6

硒有田园

国家3A级旅游景区

对基础设施和环境进行提升改造,打造沟口民俗文化线,鼓励采摘园、农家乐业主对环境进行提升改造,打造精品民宿。

7

银河湾

国家3A级旅游景区

按照旅游+现代农业的发展模式,积极开发银河湾湿地,建设一轴一心二板块四区的空间布局,完善公共基础设施,提升和开发旅游产品。

8

拉巴湖沙漠旅游景区

国家3A级旅游景区

依托拉巴湖旅游区延伸拓展毛乌素沙漠,提升基础设施,开展沙漠自驾车、卡丁车(摩托车)越野、骑骆驼穿越沙漠、沙漠冲浪等地面项目,并开展沙漠动力滑翔、低空跳伞等空中运动,突出沙漠观光游览、极限挑战的主题。

(三)推进大沙湖旅游区建设,争创国家级旅游度假区

积极推进大沙湖旅游区建设,编制高质量的沙湖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通过游湖、玩沙、戏水、观荷、品苇、赏鱼、望山七大特色体验内容,构建自然观光、休闲运动、生态休闲度假、文化体验、研学教育、特色美食和购物七大主题度假产品体系;打好大漠星空牌,用好沙漠和星空两类资源优势,加快沙湖观星营地建设;积极引进高标准、高品质的度假酒店,提升旅游住宿接待设施数量,打造主题特色型、中档舒适性、低碳环保型和家庭经济型等类型多样的住宿设施体系,提升会议接待能力。开发和创作度假演艺活动,委托专业运营机构管理和运营,丰富度假项目,增强主客共享的互动体验模式。

实施沙湖大道景观提升工程,深入挖掘石嘴山工业风骨、贺兰风情、黄河风貌、塞外风景、生态文化、非遗文化等独特的城市气质,实施地标性景观、节点性设施、文旅形象提升等建设,打造一条集城市形象展示、文旅要素服务、工业文化更新、综合交通集散、居游共享于一体的城市风景大道,实现沙湖板块带动星海湖、贺兰山板块联动发展,通过打造机场旅游走廊,高铁联动快速集散、道路交通网线覆盖,构建便捷舒适的旅游交通服务体系,带动沙湖游客向城市区引流。

通过建设复合型特色化公路服务区、姚汝路沙湖段改道、设置旅游服务驿站、综合整治环境,提升区域景观旅游化、景观风貌特色化、乡村景观旅游化,增加公共休闲空间供给,推进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度假配套设施以及信息化和防灾避险设施建设等路径,打造一流的公共服务。提升旅游与度假服务品质,完善运营管理和环境管理机制,将沙湖省级旅游度假区着力打造成集观光、娱乐、度假等为一体的国家级旅游度假区

43 沙湖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创建工程(20212025年)

创建目标

时间

创建技术路线关键节点

沙湖国家旅游度假区创建工程

2022

沙湖国家旅游度假区创建可行性论证分析

邀请专家对沙湖国家旅游度假区创建的强制性指标、资源环境与度假产品综合评价等级综合评分细则等方面进行研判,提出创建的发展路径。

20232025

提升规划与创建方案

组织专家按照《旅游度假区等级管理办法》和《旅游度假区等级划分》国家标(GB/T263582010考察和评价,找短板,理问题,制定提升规划和创建实施方案。

组织实施

通过对强制性指标、区域基础与区位自然与人文环境度假产品与设施配套设施与条件市场结构与形象服务品质与管理等方面的对标,制定整改实施方案,并有效提升。

自检及申报

由创建单位按照标准自检满足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的要求后,石嘴山市文化广电旅游局提出申报,经自治区文旅厅委派专家咨询、指导,达标后向国家文化旅游部申报。

申报及验收

文旅部申请验收,按照文旅部安排部署进行指导、暗访、测评和验收。

(四)推进星海湖省级旅游度假区建设

加快推进星海湖、华夏奇石山文化旅游区共创省级旅游度假区。以环星海湖开发为核心,融主题娱乐、生态休闲、生态科教、康养旅居、度假别墅于一体,实施项目带动战略,以生态、文化、科技为支撑,有计划地重点建设星海湖南域自驾车营地、帆板基地、露天沙滩浴场等特色文化旅游休闲度假项目。策划举办水上运动和音乐节、观星节,环湖自行车赛、马拉松赛、铁人三项赛、摄影大赛等系列特色休闲文旅活动,打造水上运动训练基地、房车营地郊野乐园。引进国际品牌度假酒店,并丰富主题酒店、绿色酒店、家庭酒店、特色民宿等住宿接待设施比例。

积极实施引客入石策略,提高过夜游客量,打造运动健身、文化体验、旅游演艺、温泉疗养和休闲娱乐相结合的特色鲜明的度假产品,满足不同层次的客源市场需求;完善游客集散中心和度假区之间的交通系统。进一步提升餐饮服务、住宿接待能力,推进度假配套设施建设、度假区信息化建设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提升度假服务品质和管理水平,将星海湖度假区建成承接沙湖精品旅游线路目的地和最佳的生态休闲度假区。

44星海湖省级旅游度假区创建工程(20212025年)

创建目标

时间

创建技术路线关键节点

星海湖省级旅游度假区创建工程

2021

星海湖省级旅游度假区创建可行性论证分析

邀请专家对星海湖省级旅游度假区创建的强制性指标、资源环境与度假产品综合评价等级综合评分细则等方面进行研判,提出创建的发展路径,组建度假区创建的组织机构。

20222025

提升规划

组织专家对星海湖省级旅游度假区现状进行评估和调研,编制提升规划,重点对住宿接待设施、度假产品体系进行针对性地提升规划。

实施方案与组织实施

通过对强制性指标、区域基础与区位自然与人文环境度假产品与设施配套设施与条件市场结构与形象服务品质与管理等方面的对标,制定整改实施方案,并有效地提升。

自检及申报

由创建单位按照自检申报推荐资料审核基础评价现场检查公示授牌的流程要求,自检合格后,石嘴山市文化广电旅游局提出申报,报请自治区文旅厅验收

验收

自治区文旅厅委派专家咨询、指导和验收工作。

专栏  旅游全域化发展工程

1.全域旅游示范城市创建

以石嘴山市全域旅游示范市创建为抓手,打造核心旅游吸引物、完善全域旅游发展机制,补齐旅游公共服务设施短板,推动旅游布局由散点式、景区型旅游全域式、全景型旅游转变。

2.推进国家A级旅游景区建设

以北武当生态旅游区为创建主体,整合韭菜沟、归德沟、洗煤厂、石炭井等优质旅游资源,施行捆绑联创模式,推动国家5A级旅游景区创建。推动龙泉村等景区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加快大武口硒有田园、银河湾、拉巴湖沙漠旅游景区等景区创建国家3A级旅游景区步伐。

3.沙湖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培育

将沙湖省级旅游度假区着力培育成为集观光、娱乐、度假等为一体的国家级旅游度假区。

4.星海湖省级旅游度假区创建

推进星海湖、华夏奇石山文化旅游区共创省级旅游度假区。

四、推动“一核两带三区”建设

统筹考虑石嘴山地理特征、资源禀赋、产业分布、未来发展等综合因素,遵循特色突出、空间联动、功能互补、全域旅游的发展原则,构建一核两带三区的空间格局。

(一)培育一个旅游发展核

石嘴山文化和旅游发展核即以大武口生态工业文化旅游集聚区,按照贺兰山东麓生态休闲观光廊道、4A级景区辐射带动区,配套拓展生活性服务平台,对其功能定位为旅游接待中心、旅游产业集聚区、工业旅游体验区。利用独特的工业遗产集聚区和宁夏工业摇篮优势,发挥石嘴山市作为宁夏的第一吨煤、第一度电、第一炉钢铁等多个第一的诞生地,加快推进工业旅游项目引爆市场,持续提升北武当生态旅游区和华夏奇石山文化旅游区基础设施提升,强化生态工业文化旅游吸引力,对步行街生活性服务业集聚区提档升级,建设石嘴山生活性综合服务平台,完善主城区旅游接待功能,发展住宿业、餐饮业、休闲业、娱乐业、演艺业等旅游接待业态;扩大接待设施规模,提升旅游接待能力,提高接待服务质量,丰富非标准化住宿服务类型与数量;打造特色休闲街区,形成旅游产业集聚效应,打造石嘴山生态工业文化旅游发展核。依托石嘴山工业城市基础,合理开发三线建设工业遗址遗迹,统筹县区产业发展布局,围绕大武口工业遗址公园、绿皮小火车、石炭井工业文旅影视小镇两点一线工业旅游发展框架,做好项目谋划储备和建设,打造工业旅游精品旅游线路,逐步形成全方位、多元化的工业旅游产品体系,打造石嘴山市工业旅游发展模式。

(二)打造两条文化旅游带

1黄河文化旅游带

以石嘴山境内的黄河流域文化和旅游资源为依托,重点抓好黄河国家文化公园(石嘴山段)建设,向北延伸到乌海湖,向南延伸到银川军博园,贯穿沿线文化和旅游资源点,推动黄河景观、黄河生态、黄河文化与文化和旅游资源融合重组,培育壮大文化旅游产业,打造高质量发展的黄河文化旅游带。

以生态观光、文化体验、乡村旅游为功能定位,串联黄河沿岸区域内沿途的田州古塔、黄河文化旅游生态廊道、河东地区沙漠生态旅游度假区、庙庙湖生态旅游区、天河湾国家湿地公园、银河湾湿地公园、石嘴子公园等旅游资源,深入挖掘黄河文化,丰富黄河文化体验业态,形成贯穿石嘴山南北的旅游发展大动脉。

2贺兰山文化旅游带

充分挖掘贺兰山文化旅游资源,重点打造长城国家文化公园(石嘴山段)建设,向西延伸到石炭井工业文旅影视小镇,向南延伸到镇北堡影视城,实施贺兰山岩画、明长城等文化遗产保护,探索开发韭菜沟军事文化体验园,提升长城沿线乡村旅游示范区建设,开辟贺兰山文化生态地质游线,形成宁夏生态文化旅游的新高地。

以生态旅游、葡萄酒旅游、研学科普、户外徒步为其功能定位,重点提升北武当生态旅游区,扩大龙泉村乡村旅游的市场影响力,作出乡村旅游精品品牌。依托贺东庄园等葡萄酒文化旅游资源,打造品质上乘、主题突出、精致新颖的葡萄酒文化旅游产品,加强和银川等地的联系,共同推出贺兰山葡萄酒文化之旅

开展贺兰山生态文化体验游,依托贺兰山地质基地,做好生态文化挖掘、整理、开发、展示、体验工作,积极组织文化研学、生态科普研学、地质研学等旅游活动,展示贺兰山历史文化的独特魅力。

持续开展石嘴山徒步穿越贺兰山活动,培育成为石嘴山的一张赛事活动名片。将贺兰山文化旅游带打造成葡萄酒文化旅游、文化体验旅游、户外探险旅游等专项旅游产业发展的体验带、示范带和辐射带。

(三)构建三大旅游功能区

1大武口生态与工业文化旅游功能区。其功能定位是工业体验、生态观光、山地休闲、城市休闲。全力推进大武口工业遗址公园和石炭井工业文旅影视小镇项目建设,创新工业娱乐体验新业态,将其作为能够改变未来石嘴山市旅游产业发展格局的核心项目,培育成为知名的工业旅游品牌。持续推动北武当生态旅游区、贺东葡萄酒小镇、华夏奇石山文化旅游区、贺翔航空小镇、龙泉村等项目提档升级。提升大武口城区接待能力,扩大接待规模,丰富现有接待设施的品类,完善配套设施与服务,发展夜间旅游项目,美化城市环境,打造高质量城市旅游产品。

2惠农黄河与矿山文化旅游功能区。其主要功能为工业旅游、乡村休闲、文化观光、美食体验。大力促进黄河红柳湾湿地、七彩园、石嘴子公园等大众休闲产品提质升级,注入丰富的文化旅游体验功能。依托石嘴子渡口资源,利用多种方式全面展示黄河渡口文化,将其打造成为集休闲、观光、体验、科普为一体的公共旅游空间。依托宁夏煤炭地质博物馆,深入挖掘展示工业记忆,宣传宁夏工业发祥地的工业品牌,与大武口工业遗址公园和石炭井工业文旅影视小镇形成工业旅游错位发展。提升长城雄关、贺兰山岩画等旅游资源品质。推动银河湾、大地天香等乡村旅游项目,使其成为拉动乡村振兴的新引擎

3平罗生态与农业文化旅游功能区。以生态旅游、乡村休闲、山地休闲、水上休闲、美食体验功能为主。以发展沙湖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为契机,以项目建设为抓手,以现代农业、生态修复和全域旅游为重点,高位统筹、科学谋划、强力推进,加快打造黄河金岸现代农业纽带、贺兰山东麓产业纽带,主动融入银川都市圈建设。以大沙湖旅游区建设为引领,以景区内严格保护、景区外品质体验、辐射带/区产业繁荣为发展战略,带动平罗县全域旅游发展提质升级。大力发展乡村休闲产业,推动旅游业发展与农业现代化深度融合,达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统一。

专栏四  推动一核两带三区建设工程

1.培育一个旅游发展核

以大武口生态工业文化旅游集聚区为核心,发挥利用独特的工业遗产集聚优势,提升工业文化旅游吸引物,提档升级主城区旅游接待功能,提高接待服务规模和质量,形成旅游产业集聚效应,打造石嘴山生态工业文化旅游发展核。

2.打造两条文化旅游带

推动黄河文化旅游带和贺兰山文化旅游带建设,发挥文化旅游带的主题定位和功能,弘扬文化内涵,提升旅游基础设施和服务,丰富产品业态,升级A级旅游景区数量和规模,形成旅游产业发展的体验带、示范带和辐射带。

3.构建三大旅游功能区

构建大武口生态与工业文化旅游功能区、惠农黄河与矿山文化旅游功能区、平罗生态与农业文化旅游功能区建设。

五、健全旅游产品体系

(一)三大战略旅游产品

1优化升级工业旅游产品。

优先发展大武口洗煤厂工业旅游区。对工业生产、工艺流程、建筑景观、科技成果、工业遗产等内容进行充分展示。利用大武口洗煤厂遗址进行功能化改造,植入文创、影视、休闲、体验、餐饮、娱乐、文化、时尚等多种功能,打造中国西部版鲁尔区

全力推进石炭井工业文旅影视小镇建设,打造宁夏工业记忆小镇,构建一轴、三心、五区的发展格局,未来将其培育成为石嘴山生态工业文化旅游新的增长极。

落实北武当生态旅游区煤城记忆文化长廊工程,采用灯光亮化、景观雕塑、建筑小品等方式,配合特色商业业态,嫁接影视、音乐、文创、时尚、餐饮、营地等消费功能,全景沉浸式展示石嘴山塞上煤城的历史沿革与工业文化。

科学规划优化惠农矿山公园,在保护矿业遗迹、地下采空区、典型地质遗迹等工业旅游资源的基础上,完善科普考察、主题研学等专项旅游产品设施与服务,开发矿山观光、科普研学工业产品。

2创新发展文化旅游产品。

深入挖掘工业遗产、贺兰山、黄河等核心旅游资源的深刻内涵,厘清文化脉络,大力培育石嘴山旅游大IP。引进专业旅游团队与精品旅游景区合作,挖掘明长城、寿佛寺、玉皇阁、田州古塔、国务院直属干部学校旧址等文物遗迹的历史文化内涵,通过景观、体验、展示、商业、培训、交流、宣传、教育等多方式传承优秀地方文化,促成特色文化与优势产业碰撞而成的跨界时尚潮流。

推动景区开发特色演艺、文创展示、文化体验、实景演出等旅游产品,推行景区+剧场”“景区+演艺等模式,集中力量排演反映石嘴山历史文化、体现石嘴山精神的歌舞实景演出剧目,讲好石嘴山故事,增强景区吸引力。

活化传承非遗文化。以葫芦烫画、剪纸等非遗项目为重点,以传承人培养为核心,放大泥哇呜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基地的带动作用。依托陶瑞珍葫芦文化园、稻艺产业园,汇集葫芦烙刻画、刺绣、编结等非遗项目进行集中展示体验。有效推进师徒传承、群体传承等多种形式的生产性传承活动,推进非遗进景区、非遗进课堂、进旅游购物店等文化工程,给予必要的市场指引培育与赋能,建立科学规范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体系。

利用石炭井散文诗创作基地的品牌影响力,打造以诗意旅居为主题的文化养生旅游产品,以旅居度假为模式,加入诗歌创作、郊游采风、非遗制作、文化研学等文化体验环节。

3深度发展生态旅游产品。

重点发展黄河生态旅游产品。深入挖掘黄河文化内涵,发展生态观光、生态体验、生态探险、生态科普等生态旅游产品,与国家、自治区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规划相衔接,加快石嘴子公园、银河湾湿地郊野公园、河东农文旅示范区等项目建设,开发引黄古灌区、沿黄美丽乡村、黄河湿地度假村、珍稀灰鹤保护区等项目,建设集生态涵养、康养休闲、特色体验于一体的黄河旅游休闲度假区,打造百公里黄河生态保护文化旅游带。

大力发展贺兰山生态旅游产品。完善贺东葡萄酒小镇绿色建设,丰富休闲业态,打造生态旅游明星项目;设计生态户外体验线路,开展穿越、徒步、定向、露营等户外活动;发展生态科普产品,打造贺兰山生态科普营地。

全方位开发生态科普旅游产品。依托贺兰山生态环境综合整治修复工程,将石炭井打造成为功能齐全的工业旅游基地;深入挖掘、展示、弘扬华夏奇石山文化旅游区将废渣堆积的废弃矿坑改造为精品景区的生态故事。

(二)四大专项旅游产品

1助推乡村旅游产品提升。

做大做强龙泉村、黄渠桥村、马家湾村等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乡村旅游重点项目。调动社会资本投资乡村旅游积极性,培育和引进专业化公司,推动乡村旅游适度规模化经营,提升乡村旅游的组织化程度。鼓励相邻村落加强分工合作,实现集中连片发展,提升乡村旅游的集群化水平。积极推动乡村旅游景区创建A级旅游景区,强化成熟乡村旅游项目的辐射性、示范性、带动性。

打造绿色有机农产品知名品牌。充分发挥富硒果蔬、枸杞、葡萄、沙漠瓜菜、供港蔬菜等优质食材的绿色健康卖点,提高农产品精加工和深加工水平,打通流通渠道,提升农产品商贸外贸能力,打造国内外知名的农业品牌。

促进农业产业簇群集聚、村民生产生活圈营造和社会治理体系建设。以农业旅游示范区、休闲农业专业村、休闲农业采摘园为基点,开发观赏型、科普型、采摘型、体验型等多种农业旅游项目,创建富有石嘴山特色的农业创意场景、消费场景、生活场景。

推广企业+农户模式,发展乡村民宿、乡村酒店。实施乡村旅游品质提升行动,开展十佳农家乐评选活动,不断提升农家乐经营品质和服务质量。

鼓励开设创意农业超市。以果蔬、乳制品为资源基础,设计精美的包装,制作形成精致的、特色的礼品,供游客购买;发挥创意农业、科技农业优势,种植形成异形农业产品,创意农业产品,作为旅游纪念品;依托农业创意超市,开展农产品展示、销售活动,打造石嘴山农业IP品牌。

2推动康养旅游产品建设。

重点发展生态康养度假产品。全力支持沙湖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整合周边旅游资源,高标准建设度假设施,推动从观光主导向集休闲度假、生态观光、水上运动、沙水体验多功能为一体的产品功能转型;依托沙漠旅游资源,推动河东沙漠休闲度假区建设。

创新发展乡村康养产品。以绿色无公害为特色,立足石嘴山富硒绿色有机食品种植基础、畜牧养殖业等农业基础,发挥健康食材优势,放大乡村质朴清新的心灵价值,升级乡居体验;对乡村旅游发展较好的村庄废弃农宅进行改造,植入精品民宿、食疗餐厅、养心斋、瑜伽馆等康养业态。

大力发展避暑康养产品。发挥石嘴山得天独厚的夏季避暑气候资源优势,建设候鸟旅居度假设施,打造宜居宜游、主客共享型旅居城市。依托北武当生态旅游区的森林资源和人文资源,设计丰富多彩的夏季森林养生、养心精舍、夏夜纳凉等产品。

3促进体育旅游产品发展。

引进举办精品赛事。持续申办、承办贺兰山徒步大会、全国越野车大赛、环星海湖绿色骑行节、沙湖水上运动节等体育赛事活动,继续引进一批在国内外具备一定影响力和知名度的精品赛事,通过赛事引爆石嘴山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丰富沙漠和山地户外休闲活动。充分利用石嘴山沙漠资源、贺兰山山地资源,以及石炭井山地、渣台、小径、矿坑、砂土碎石道等工业遗址资源,北武当生态旅游区林地资源,举办徒步、骑游、登山、露营、户外拓展、攀岩、沙漠越野等运动休闲旅游项目,打造健身休闲、徒步穿越、越野挑战户外运动基地。

做靓水上休闲运动。星海湖国家水上训练基地品牌,逐步完善训练场馆、餐饮住宿等基础设施建设,承办全国及国际性水上比赛,吸引全国水上运动爱好者来石参赛和训练。依托沙湖、黄河、星海湖等优越的水上运动资源,发展水上摩托艇、水上冲浪、水上降落伞、快艇、钓鱼等适宜大众参与的休闲运动,特色发展沙湖横渡、星海湖横渡、黄河横渡等系列湖泊横渡运动产品。

设计原创体育运动。依托石嘴山的地形地貌、生态资源、文化本底、工业遗迹,引进生态四项、乡村体育竞赛等原创体育运动,设立原创体育运动研发基地,引领体育旅游的创新发展。

4扩大影视旅游产品影响。

推动区域联动发展,与镇北堡西部影视城联动发展,形成宁夏北部较为集中的文化影视片区。依托石炭井工业文旅影视小镇、大武口工业遗址工业、国务院直属干部学校旧址等资源,推进影视基地建设,打造工业主题影视旅游产品。一方面充分利用废弃矿坑、厂房、设施、民房等怀旧元素,另一方面增加动漫、网红孵化器等时尚元素,并融入山地赛车、电子竞技、户外野营、摩托车越野、影视剧外景拍摄等多种业态,积累粉丝和游客资源,增强消费者的黏性和忠诚度。

(三)线路产品

1跨区域精品游线

黄河文化旅游精品旅游线路:鄂尔多斯银川石嘴山乌海

蒙宁文化旅游精品游线:乌海石嘴山银川吴忠中卫阿拉善盟

2市内精品旅游线路

一日游线路:沙湖旅游度假区华夏奇石山文化旅游区星海湖大武口工业遗址公园北武当生态旅游区

二日游线路:沙湖旅游度假区国务院直属干部学校历史陈列馆景区华夏奇石山文化旅游区星海湖大武口工业遗址公园北武当生态旅游区石炭井工业文旅影视小镇

3小火车工业观光体验游线

平汝线绿皮火车线路:银川火车站大武口火车站大武口工业遗址公园石炭井工业文旅影视小镇

4特色主题游线

1)邂逅穿越时空之旅沿贺兰山游

大武口龙泉村贺东葡萄酒小镇北武当生态旅游区大武口工业遗址公园石炭井工业文旅影视小镇硒有田园贺翔通航旅游小镇

2)感受黄河水韵之美大漠黄河游

天河湾湿地公园拉巴湖景区庙庙湖景区惠农区银河湾生态旅游度假村石嘴子码头遗址、石嘴子公园宁夏煤炭地质博物馆大地天香景区

3)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酒庄休闲自驾游

沙湖旅游景区国务院直属干部学校历史陈列馆沙湖古镇(星海镇田园花海)贺东葡萄酒小镇北武当生态旅游区大武口工业遗址公园大武口硒有田园西域王泉酒庄

4)学党史涤荡心灵红色研学游

沙湖旅游景区贺东葡萄酒小镇石嘴山市博物馆华夏奇石山景区泥哇呜非遗传承基地平罗县文化展览中心平罗县黄渠桥镇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宁夏煤炭地质博物馆

专栏  健全旅游产品体系工程

1.战略旅游产品

深入挖掘工业遗产、贺兰山、黄河等核心旅游资源的深刻内涵,主打工业、文化、生态三大战略旅游产品。

2.专项旅游产品

推出乡村旅游、康养旅游、体育旅游、影视旅游四大专项旅游产品,助推旅游产品提升和发展。

3.推出旅游精品线路

推出跨区域精品游线、市内精品旅游线路、小火车工业观光体验游线、特色主题游线。

六、推动产业融合发展

(一)加快旅游与工业融合发展

1发展工业旅游新业态。依托石嘴山老工业城市基础,大力发展工业研学旅行、工业遗址旅游和工业文旅街区。深入研究三线建设城市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积极对接国家相关部委,充分发挥丰富的工业遗址遗迹资源和人文资源优势,围绕大武口工业遗址公园、绿皮小火车、石炭井工业文旅影视小镇两点一线,推进石嘴山生态工业文化旅游、工业遗址整体形象包装提升、工业研学旅行。

2打造工业旅游集聚带。积极引导工业企业开展特色工业旅游,延伸产业链。重点依托石炭井矿区、大武口洗煤厂等生产企业遗址、银汝铁路线、老市委院落、矿务局职工俱乐部、国务院直属干部学校等历史建筑遗址及兰州军区石嘴山综合仓库、二十师师部旧址等军事建筑遗址,深入挖掘工业旅游资源。打造自治区乃至西北地区独具特色的工业旅游集聚带。

    3打造工业旅游品牌。积极争取上级部门支持,做好项目储备工作,推动工业旅游项目列入国家及自治区重点建设项目,纳入国家和自治区预算内投资支持对象、旅游投资优选项目名录,积极打造工业旅游示范品牌。

(二)推动旅游与文化深度融合

1适度开发旅游演艺项目。鼓励文化和旅游企业引进或培育演艺机构,丰富演艺资源,引进精品剧目,做大做精文化旅游演艺产业。采取政府扶持、市场运作的方式,推进专业团队与景区合作,重点引进和打造实景演艺等有深厚文化内涵的演艺项目。

2大力推动非遗市场化进程。支持非物质文化遗产植入研学旅行,非遗进景区活动,挖掘培育具有发展前景、市场竞争力的非遗项目,重点打造非遗展示基地,推动泥哇呜、陶笛、葫芦烫画、黄渠桥爆炒羊羔肉、剪纸等非遗产品产业化发展。通过增强旅游的互动性来增强趣味性和益智性,采取一定的激励措施鼓励游客参与到非遗的体验实践中,从而提高游客的参与度和回头率,比如建立DIY体验区,开展雕刻、烧陶制作等手工艺的亲身体验活动等。

3加快文创商品研发。依托景区、博物馆、文化馆等平台,提升文物转化文创产品水平,推动文创产业研发。深入挖掘文化资源的价值内涵和文化元素,广泛应用多种载体和表现形式,研发艺术性和实用性有机统一、适应现代生活需求的文化创意产品,满足多样化消费需求。努力研发兼具文化内涵、科技含量、实用价值的数字创意产品。推动文化文物单位、文化创意设计机构、高等院校、职业学校等开展合作,提升文化创意产品设计开发水平。

4培育地方文化旅游企业。支持和引导企业推进直播、短视频、微电影、微纪录片等制作,培育有特色、有影响的地方文化企业。通过项目支持、地方配套、社会参与,积极培育规模文化旅游企业、扶持中小微文化旅游企业,逐步发展壮大一批文化旅游企业。

5打造文学艺术创作基地。发挥石炭井工业文旅影视小镇、国务院直属干部学校历史陈列馆等文学艺术创作、影视拍摄优势,推动文学艺术创作、外景拍摄服务功能区建设,打造自治区乃至全国的文学艺术创作基地,讲好石嘴山故事石嘴山旅游故事

6提升文化场馆建设。提升完善宁夏工业纪念馆、宁夏煤炭地质博物馆服务功能,形成完善的文化旅游博物馆体系;加强文化馆、博物馆、图书馆、美术馆、科技馆等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和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建设,完善其功能,并向社会免费开放服务。

(三)推进旅游与生态融合发展

1加快黄河湿地生态旅游建设。打好黄河文化牌,发展生态观光、生态体验、生态探险、生态科普等黄河生态旅游产品。遵循提升绿化、适度造景的思路,依托生态水系景观和文化旅游资源,打造黄河文化旅游带,辐射带动通伏稻艺文化园、黄渠桥羊羔肉产业园、头闸翰林文化园、天河湾国家湿地公园等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提升沿线环境治理档次,打造及文化、生态、旅游融合发展的重要廊道。

2加快贺兰山山地生态旅游发展。勘察并设计贺兰山文化生态地质游线和文化导视牌,开设两山理论大讲堂、山地越野等沉浸式体验游,吸引游客到贺兰山进行历史探秘、教育研学、党建团建。

3加快森林生态休闲产品发展。提升北武当生态旅游区,依托森林公园开发生态主题民宿、大型游乐设施、亲子乐园、特色餐饮、魔幻森林、花海等业态,打造集养生度假、科普教育、徒步探险、休闲观光等活动于一体的大型生态旅游度假景区。

    4加快星海湖生态旅游发展。依托沿湖旅游资源,打造以水景为特色、水上运动、自驾驿站、沙滩休憩等为内容的星海湖主题水上乐园。以北武当生态旅游区和星海湖景区为核心,发挥山水相连的资源优势,整合周边华夏奇石山、沙湖古镇景区、贺翔航空小镇等旅游资源,深入挖掘追忆往昔、回望历史、珍重生活的主题文化脉络。

(四)促进旅游与农业融合发展

1加快农业旅游新业态培育。依托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宁夏旅游特色村镇建设,积极培育一批乡村旅游示范点。加快龙泉村特色民宿集聚区、大武口硒有田园特色民宿集聚区、红柳湾休闲养生主题民宿及大地天香旅游综合体民宿建设,组建和推动部分高端民宿走品牌化发展路子,打造一批本土精品民宿品牌。依托石嘴山丰富的农业旅游资源,开展农业知识大讲座、农具使用、农事体验、做一天小农民、浑水摸鱼、养鸡喂鸭、认领认养等形式丰富多样的乡村研学旅游产品。

2加快葡萄酒旅游发展进程。充分发挥葡萄酒旅游的产区优势、市场优势、生态优势,科学规划布局,高标准打造优质葡萄酒基地。以贺东葡萄酒小镇为核心,打造一批带动力强、竞争力强、品牌力强的葡萄酒企业,推动上游与下游、农业与工业、商贸与物流融合发展,形成龙头酒庄顶天立地、中小酒庄逐步集群发展起来的新格局,提升葡萄酒庄住宿、餐饮等服务水平,推动酒庄休闲旅游发展。

3提升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竞争力。加快农业特色小镇、美丽乡村、田园综合体建设,支持乡村经营农家乐、乡村民宿、休闲农庄和果蔬采摘基地,推进龙泉村、黄渠桥村、银河村、马家湾村等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建设,大力发展田园观光、农事体验、经果林采摘等新业态,构建以乡村文化体验、乡村农事参与、田园观光休闲、乡村养生度假为核心功能的乡村旅游产品,成为宁夏美丽乡村建设的标杆。

(五)探索旅游与体育融合发展

1打响体育赛事品牌。借助国家级和自治区级体育赛事,开展贺兰山(石炭井)大峡谷汽车越野赛、骑跑嘉年华、贺兰山徒步穿越等特色赛事活动品牌,以及沙漠铁人三项、室内五人制足球、国际标准舞邀请赛等国际、国内A级体育赛事活动,积极策划中小学生参与度较高的体育赛事活动,推动特色体育旅游发展,以专项赛事提升人气,提高石嘴山体育旅游的品牌影响力。

2完善体育旅游运营模式。引入户外俱乐部,设计户外运动路线,形成以沙漠休闲运动和山地户外运动为主导的赛事+基地+俱乐部常态化产品运营模式。实施体育运动进景区工程,鼓励景区引进体育运动项目,有效增强景区的体验性,培育消费新动能,助力传统景区转型升级。

(六)推进旅游和商业融合发展

提升休闲商务街区(依托两区一县的商业休闲街区)形成夜间经济品牌。依托万达商圈、贺兰山商圈、阳光商厦等城市商业街区,提升休闲商务街区新业态发展和基础设施水平,打造石嘴山市特色型夜间经济和旅游休闲街区,促进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长。依据街区档次、主题定位、服务对象需求特征等调整产业结构;打破业态固有的表现模式,进行业态休闲化提升;根据每个街区的特征,引入演艺、儿童乐园等休闲项目;依托两区一县的商业休闲街区,进行改造提升,引进本地知名小吃。

(七)推进旅游和康养融合发展

1打造健康养生基地。借助简泉村、硒有田园富硒品牌,着力推进富硒地区深度开发建设,构建乡村度假养生平台,打造健全集避暑度假、运动康复、疗养保健、健康养生为一体的康养旅游产业链,做深系列健康养生旅游产品。严抓食品安全,建立全程可追溯的食材来源管理体系,创建富硒生态食材种植示范基地。

2建设温泉康养基地。依托沙湖、奇石山良好的生态环境和温泉资源,启动开发温泉项目,发展康复疗养、旅居养老、休闲度假型候鸟养老等新业态,建设集山水观光、乡村休闲、养生度假为一体的康养示范基地,满足游客全新的多功能旅游体验。

3实施康养品牌培育工程。发挥气候、区位、饮食、文化旅游等优势,依托龙泉村、硒有田园等,建设一批康养社区、康养小镇、康养民宿。支积极引进培育心脑血管、老年康复、医疗美容等特色专科医疗机构和医养结合服务机构,推进集休闲、养生、养心、养老、旅居、医疗、护理为一体的康养+文旅模式发展。

(八)推进旅游和交通融合发展

1打造建设自驾营地。十四五期间,着力构建布局合理、功能完善、门类齐全的汽车自驾运动营地体系,重点打造一批精品汽车自驾运动赛事活动,推出一批主题鲜明的汽车自驾路线,推进专业性强、基础设计完善的汽车自驾运动营地建设,初步形成自驾线路和汽车自驾运动营地网络体系,并配套相应的交通、汽车、安全、医疗等服务设施,将石嘴山市打造成为自驾车旅游目的地。

2建设旅游风景廊道。建设大武口西线沿山东线沿湖旅游景观廊道,西线沿山廊道起点石银高速出口、终点硒有田园,实施道路两自行车道、景观小品,沿途串联龙泉村、贺东葡萄酒小镇、北武当生态旅游区、硒有田园,打造西线沿山旅游生态景观廊道。东线沿湖廊道起点田园花海、终点大武口洗煤厂,实施道路两侧环境整治、生态修复和景观提升,建设绿色滨水长廊、不同色系花海,配套旅游导览标识、旅游休闲驿站、休闲广场、徒步游专线、自行车道、景观小品,打造东线沿湖旅游生态景观廊道。

(九)推进旅游和科技融合发展

1推进文旅数字化体验。利用现代高科技手段开发和保护文化旅游资源,提升文化资源的数字化保护与传承。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手段对优秀传统文化、红色文化、非遗文化等进行数字化资源开发,加深游客对文化的感知与理解,增强游客的文化体验。利用VR/AR等人工智能技术对老工业基地旅游景点进行科技复原;对于自然风景旅游资源,在实景基础上叠加VR等人工智能技术来提升游客感官体验。

2推进文旅数字化发展。利用现代科技提高旅游全过程全场景的智能化服务水平。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现代科技手段开展游前的精准化营销与规划服务。基于数据挖掘技术,开展游客潜在需求预测,进行个性化精准营销,并通过关联推荐等技术,增加附带消费的可能性。根据用户需求与景区景点的空间关联,合理规划旅程安排,全面提升吃、住、行、游、购、娱的整体营销能力。

专栏  产业融合发展工程

1旅游与工业融合发展工程

重点依托石炭井矿区、大武口洗煤厂等生产企业遗址、银汝铁路线、老市委院落、矿务局职工俱乐部、国务院直属干部学校等历史建筑遗址及兰州军区石嘴山综合仓库、二十师师部旧址等军事建筑遗址,深入挖掘工业旅游资源。打造自治区乃至西北地区独具特色的工业旅游集聚带

2旅游与文化融合发展工程

适度开发旅游演艺项目,重点打造非遗展示基地,加快文创商品研发,积极培育规模文化旅游企业、扶持中小微文化旅游企业。提升完善宁夏工业纪念馆、宁夏煤炭地质博物馆服务功能,形成完善的文化和旅游博物馆体系

3旅游与生态融合发展工程

加快黄河湿地生态旅游建设,建设黄河文化生态旅游廊道,加快贺兰山山地生态旅游发展,提升北武当生态旅游区,依托森林公园开发生态主题民宿、大型游乐设施、亲子乐园、特色餐饮、魔幻森林、花海等业态,打造生态旅游度假景区。加快星海湖生态旅游发展。

4旅游与农业融合发展工程

加快农业旅游新业态培育,加快龙泉村特色民宿集聚区、大武口硒有田园特色民宿集聚区、红柳湾休闲养生主题民宿及大地天香旅游综合体民宿建设。开展形式丰富多样的乡村研学旅游产品,加快葡萄酒旅游、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竞争力,发展特色农业旅游商品。

5旅游与体育融合发展工程

打响体育赛事品牌,完善体育旅游运营模式。开展贺兰山(石炭井)大峡谷汽车越野赛、骑跑嘉年华、贺兰山徒步穿越等特色赛事活动品牌,以及沙漠铁人三项、室内五人制足球、国际标准舞邀请赛等国际、国内A级体育赛事活动,积极争取并策划举办大中型中小学生体育赛事活动。

6旅游与商业融合发展工程

根据每个街区的特征,进行业态休闲化提升,引入演艺、儿童乐园等休闲项目;依托两区一县的商业休闲街区,进行改造提升,引进本地知名小吃。

7旅游与康养融合发展工程

打造休闲养生基地。打造健全集避暑度假、运动康复、疗养保健、健康养生为一体的康养旅游产业链,做深系列健康养生旅游产品。

8旅游与交通融合发展工程

推进专业性强、基础设计完善的汽车自驾运动营地建设,初步形成自驾线路和汽车自驾运动营地网络体系,并配套相应的交通、汽车、安全、医疗等服务设施。打造大武口西线沿山东线沿湖旅游景观廊道

9推进旅游和科技融合发展

利用现代高科技手段开发和保护文化旅游资源,提升文化资源的数字化保护与传承。利用现代科技提高旅游全过程全场景的智能化服务水平。

七、提升全业发展水平

(一)提升文旅品牌竞争力

1凸显贺兰山文旅品牌。以贺兰山丰富的地质资源、贺兰山岩画文化资源、明长城、韭菜沟军事资源和北武当生态文化旅游资源为依托,开展山地生态旅游、文化体验旅游、地质科普旅游、研学旅行、体育休闲旅游,打造全国知名的贺兰山文化旅游品牌。

2彰显黄河文化品牌。努力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的宁夏排头兵,使石嘴山市成为彰显黄河文化、展示黄河文明的重要窗口。深入挖掘黄河文化内涵,以石嘴子码头遗址、银河湾湿地、天河湾湿地、河东农文旅示范区等项目为支撑,完善游客服务中心、沙漠露营地、生态停车场、旅游厕所、标识系统等配套设施,着力培育一批彰显黄河文化精神的品牌性文艺产品、文化活动,打造富有石嘴山特色的百公里黄河几字湾文化旅游带。

3打好长城遗址牌。按照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宁夏段)规划建设要求,依托我市丰富的长城遗址资源和沿线生态资源,实施长城保护修缮工程、周边环境综合整治、风景廊道景观提升等工程,建设长城文化遗产主题体验中心。鼓励扶持企业开展长城文化品牌赛事及实景演艺创作,打造长城国家文化公园石嘴山特色展示区,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化传承。

(二)培育旅游创新业态

1深度开发红色旅游。深入挖掘红色文化,依托黄渠桥镇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充分利用韭菜沟、八号泉等军事遗址资源,大力开展红色旅游。设计形式多样的沉浸式红色营地教育,将体育、教育、生态融入其中,设计红色旅游体验线路,推进红色文化体验教育。完善旅游服务基础设施,借助声光电、虚拟现实等科技创新成果更新陈列布展,健全红色旅游景区管理服务综合体系,打造红色旅游基地。

2积极培育研学旅行。积极打造符合我市工业发展、山水林沙、自然生态实际的中小学研学基地,研发适宜青少年学生年龄特点的研学课程,培育优秀的研学指导教师。依托洗煤厂、石炭井、煤城记忆等重点工业旅游项目,开展工业研学旅行产品,使中小学生了解煤炭开采加工知识。依托星海湖、沙湖、北武当生态旅游区、华夏奇石山等生态旅游景区开展生态科普研学、生态修复知识夏令营等生态研学产品。以贺兰山丰富的地质资源为依托,开展地质科普、观光、研学活动,打造全国知名的贺兰山地质研学品牌。

3拓展水上娱乐项目。重点发展沙湖水上运动娱乐专项产品,依托沙湖的水域资源,引进水上飞机、水上飞伞等项目,大力加强水上运动项目安全监管力度,持续举办沙湖国际水上运动旅游文化节,做大节事影响力。重点培育星海湖水上休闲产品,打造以水景、水上运动、沙滩休闲为特色的星海湖主题水上乐园;依托沿湖景观资源,发展水岸休闲娱乐业态。加快推进黄河流域石嘴山市段水生态保护和水污染治理工程,实施水岸美化绿化工程,打造塞上水乡新风貌。

4着力完善夜游产品。积极发展夜间经济。推进大武口夜市、大武口工业遗址公园特色商业街改造提升,重点打造集合吃、住、行、游、购、娱、学、商、养、闲、情、奇等多种功能的美好夜生活生态圈”,联动TME线上线下、元宇宙等科技、直播能力,开启音乐节狂欢派对,策划举办石嘴山+LiveHouse室内音乐节、TME大型音乐节,以音乐为主题,涵盖餐饮文创业与生活商业业态,培育旅游休闲街区和夜间经济集聚区,建设石嘴山夜经济城市会客厅。推进北武当生态旅游区、华夏奇石山文化旅游区、万达广场等景区开启亮灯夜游模式,不间断推出夜间文化主题活动。支持蘭山小镇、沙湖古镇、九众创业中心等培育开发夜游项目和夜间文化娱乐消费品,优化夜间餐饮、购物、演艺等服务,满足游客夜间消费需求。

着力发展星空旅游。在海拔高、大气视宁度高、植被稀少、晴天数多、远离市区、交通具备基本可进入性的地方设立小规模天文观测台,完善基本接待设施与研学教育服务;适游期内每日发布石嘴山天文观测指数,包括观星、视宁度、海拔、阴晴、温度、湿度等指标,以及星空区划等基础科普知识;扶持发展星空俱乐部、天文爱好者俱乐部,开发星空研学旅游产品;设计开发星空文具、星空明信片、星空鞋服、星空饰品、星空摆件、星空饮料等星空IP文创产品。

(三)打造特色美食品牌

挖掘地方特色美食,开展地方特色美食、金牌小吃评比,举办文化旅游美食节等节庆活动,打响大武口凉皮、黄渠桥爆炒羊羔肉、碧草洲自热羊排、隆湖暖锅、糖麻丫、沙湖大鱼头等地方特色美食品牌,形成特色餐饮宴席。统筹兼顾各地游客口味,适当引进国内知名菜系,满足游客餐饮多样化需求。提升改造大武口步行街、名小吃一条街等休闲美食街区,活跃餐饮市场,带动旅游消费。

(四)丰富特色旅游商品

加快研发工业文创产品,设计一系列煤精艺术品、炭雕工艺品、3D打印模型、工业风格装饰品等石嘴山工业回忆品牌文创商品,重点培育葡萄酒、惠农枸杞、葫芦烫画、泥哇呜、岩画拓片、炭雕、富硒产品等旅游商品。支持各景区(点)、游客集散中心、特色街区、星级宾馆、乡村农庄等地设立旅游购物店(柜),建立石嘴山伴手礼文创商品专营店,销售地方特色商品。定期举办旅游商品大赛,推出既具有地域特色又具有文化创意的特色旅游商品。

(五)培育旅游品牌住宿

扩大标准化住宿规模。积极引进知名品牌酒店,推进住宿业向连锁化、网络化、高端化、特色化方向发展,构建以星级酒店为主体、经济型酒店和特色民宿为支撑的旅游饭店体系。发展特色非标准化住宿接待业。依托沙、山、河、湖资源,加快龙泉村特色民宿集聚区、硒有田园特色民宿集聚区、大地天香乡村旅游综合体等建设,打造一批特色精品民宿。加快评星定级工作,提升住宿品质,重点支持鼓励工业主题特色酒店、主题民宿建设。

(六)开发季节性体验产品

鼓励沙湖景区、星海湖拓展冬季冰雪民俗旅游产品,开发冬钓、冬泳、冰雕、滑雪等冬季旅游产品,推进冬季冰雪运动普及,促进旅游向冬季延伸。

支持华夏奇石山文化旅游区持续举办元宵灯会、冰雪文化节,开展北武当生态旅游区全民健身跑等秋冬季休闲旅游活动,将民俗、文化、美食、冰雪等元素有机结合,推动半年旅游全年旅游转型。

扶持龙泉村、黄渠桥村、银河村、硒有田园等乡村旅游地开展欢欢喜喜过大年年俗活动,精心打造石嘴山农家年夜饭,举办闹社火、品暖锅、喝腊八粥、赠春联、送福字、玩冰雪、乐采摘、聚篝火系列年俗活动,使游客感受到石嘴山年俗文化的丰富多彩。

加快北武当生态旅游区红叶林、大地天香玫瑰园、沙湖古镇田园花海提升改造,依托贺兰山、星海湖、沙湖大道等区域和旅游线路,打造红叶林、海棠林、桃花谷等季节性旅游打卡点,提升生态观光网红度

专栏七  全业发展水平提升工程

1.提升文旅品牌竞争力

开发山地生态旅游、文化体验旅游、地质科普旅游、研学旅行、体育休闲旅游;建设长城文化遗产主题体验中心;打造国家长城文化公园石嘴山特色展示区。

2.培育旅游创新业态

依托星海湖、沙湖、北武当生态旅游区、华夏奇石山等生态旅游景区开展生态科普研学、生态修复知识夏令营等生态研学产品;依托大武口工业遗址工业、石炭井工业文旅小镇等重点工业旅游项目,开展工业研学旅游产品。依托黄渠桥镇革命传统教育基地、韭菜沟、八号泉等军事设施遗址资源,大力开展红色旅游。依托沙湖、星海湖的水域资源,培育水上娱乐休闲产品。扶持开展星空研学旅游产品。

3.打造特色美食品牌

开展地方特色美食、金牌小吃评比,举办文化旅游美食节等活动,打响大武口凉皮、黄渠桥爆炒羊羔肉、碧草洲自热羊排、隆湖暖锅、糖麻丫、沙湖大鱼头等地方特色美食品牌。

4.丰富特色旅游商品

设计一系列煤精艺术品、炭雕工艺品、3D打印模型、工业风格装饰品等石嘴山工业回忆品牌文创商品,重点培育葡萄酒、惠农枸杞、葫芦烫画、泥哇呜、岩画拓片、炭雕、富硒产品等旅游商品。

5.培育旅游品牌住宿

引进知名品牌酒店,推进住宿业向连锁化、网络化、高端化、特色化方向发展,构建以星级酒店为主体、经济型酒店和特色民宿为支撑的旅游饭店体系,打造一批特色精品民宿。

6.开发季节性体验产品

拓展冬季冰雪民俗旅游产品,开发冬钓、冬泳、冰雕、滑雪等冬季旅游产品,推进冬季冰雪运动普及,促进旅游向冬季延伸。持续举办元宵灯会、冰雪文化节,建设康疗温泉项目。开展北武当生态旅游区全民健身跑等秋冬季休闲旅游活动。

八、完善公共服务体系

(一)加快交通全线联网

结合包银高铁、乌玛高速与京藏高速连接线等重点项目建设,完善全域旅游交通网络。开通高铁站点等重要交通枢纽与城区、各旅游景点之间的旅游直通车,着力建设游客快进交通体系和慢游交通网络。

提高通景公路标准,提升景区通达性,推进国省道干线和通景公路沿线建设兼具观景、泊车、游憩功能的公路服务站(点),加快国省道公路服务区向交通、生态、旅游等复合型服务区发展。合理布局全域旅游交通集散体系,推进交通枢纽运游一体化建设,推动轨道交通对主要旅游板块的覆盖,延伸旅游专线和城市公交到主要景区和乡村旅游点,实现交通换乘无缝对接。

(二)完善公共服务设施

推动厕所革命覆盖石嘴山城乡全域。扎实推进旅游景区、旅游线路沿线、交通集散点、乡村旅游点、旅游餐馆、旅游娱乐场所、旅游街区等区域厕所整体改造。在旅游景区、旅游度假区、客流集中的服务区、客运交通枢纽增设第三卫生间数量。

健全标准规范、指向清晰、内容完整、面向国际化的中英文旅游交通标识体系。完善旅游服务中心(点)标准化设施,优化空间布局,提升功能品质,提高旅游公共服务水平。

加快建设城市绿道、骑行专线、登山步道等公共休闲设施,逐步实现绿道慢行交通系统的全域覆盖。建设与游客承载量相适应、分布合理、配套完善、管理科学的生态停车场。

(三)推进智慧旅游发展

推进互联网+”“智能+在旅游业中的广泛应用,大力推动旅游科技创新。提升涉旅设施智能化水平,推进主要涉旅场所实现免费WiFi、通信信号、视频监控全覆盖,主要旅游区实现智能导游、电子讲解、实时信息推送,主要旅游消费场所实现网络营销、在线预订、在线支付,旅游反馈、投诉、互动等服务实现网络化、移动化。

加强旅游接待设施以及相关商业机构数据的采集力度,充分共享旅游、交通、气象、环境、公安等公共数据资源。完善全域旅游大数据决策分析中心,实现从监测、预警、分析、决策、评估等环节的全过程、全流程管理。

积极引导企业投资和参与智慧旅游建设,扶持乡村旅游点、民宿等信息化建设,支持互联网旅游企业整合相关资源,大力发展旅游电子商务,培育一批优质旅游电商和智慧旅游示范单位。

(四)提升旅游服务质量

巩固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城市创建成果,积极开展文明景区”“礼仪服务之星”“金牌导游(讲解员)”“城市旅游形象大使等行业评选活动,扎实举办开展文旅行业高层次人才培训,不断提升全市旅游行业整体素质和服务品质。

加快涉旅领域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依法建立旅游红黑榜,实现旅游市场监管信息共享。建立旅游投诉统一受理机制,优化旅游投诉处理网络体系,实施《旅游经营者处理投诉规范》,发挥旅游纠纷人民调解作用,不断提高旅游投诉的结案率、满意率。

强化旅游、公安、交通、安监、卫生、市场监管等有关部门安全监管责任,落实旅游企业(场所)主体责任,制定旅游行业安全生产风险管控办法,建立旅游系统安全监管和突发事件处置信息平台,加强旅游安全教育和宣传,加大安全防护设施建设力度,完善安全应急处置预案和旅游救援体系。

以提升便利度和改善服务体验为导向,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扩大覆盖全生命周期的各类服务供给。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机构,支持建设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基地,推进养老服务和医疗卫生、生态旅游、休闲康养等融合发展。

大力培育服务业新业态新模式,促进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等新技术研发及其在服务领域的转化应用,培育发展智慧物流、旅游民宿、电子商务、智慧商圈、数字文化、互联网医疗等新兴业态,加快产业更新,提升服务功能。

专栏  公共服务体系提升工程

1.加快交通全线联网

开通高铁站点等重要交通枢纽与城区、核心景点之间的旅游公交专线或旅游直通车。加快国省道公路服务区向交通、生态、旅游等复合型服务区发展。延伸旅游专线和城市公交到主要景区和乡村旅游点,实现交通换乘无缝对接。

2.完善公共服务设施

推动厕所革命、旅游交通标识体系、城市绿道、骑行专线、登山步道等公共休闲设施,建设与游客承载量相适应、分布合理、配套完善、管理科学的生态停车场。

3.推进智慧旅游发展

提升涉旅设施智能化水平,推进旅游景点景区实现免费WiFi、通信信号、视频监控全覆盖,主要景点景区实现智能导游、电子讲解、实时信息推送,主要旅游消费场所实现网络营销、在线预订、在线支付等服务实现网络化、移动化。

4.提升旅游服务质量

举办开展文旅行业高层次人才培训,不断提升全市旅游行业整体素质和服务品质。加快涉旅领域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强化旅游、公安、交通、安监、卫生、市场监管等有关部门安全监管责任。

九、实施精准营销策略

(一)旅游品牌形象

综合考虑石嘴山资源禀赋特征,充分考量旅游市场营销宣传,对石嘴山品牌形象重新谋划,开展石嘴山文化旅游形象宣传logo及口号征集活动。

(二)精准营销策略

1区域营销重点。

1)区内市场营销策略

重点吸引银川周边市场。

市场开发策略:加大对银川及其周边地区的产品宣传力度,做到石嘴山文化旅游广告进商场、进景区、进车站、进社区;加快推进公交一卡通、银川市区至大武口区交通一体化等便民服务;加快发展惠农、平罗、大武口乡村旅游,打造银川人的周末休闲首选地;组建旅游产业联盟,联盟内成员互享资源与市场;通过政府部门给予旅行社和酒店宾馆奖励,发放旅游消费券吸引游客。

2)国内市场营销策略

巩固周边近程市场:内蒙古中西部、陕西、山西、甘肃

重点拓展国内重点市场:长三角、京津冀、珠三角地区

市场开发策略:积极开拓周边客源市场,加强与沿黄文化旅游带、一带一路沿线宁蒙陕甘毗邻城市合作,通过举办推介会、路演等形式加大石嘴山旅游品牌宣传力度,实现游客互送、客源共享。开拓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中远程客源地市场,建立与发达地区旅行社联合促销及与当地政府部门合作共享机制。

发挥沙湖旅游度假区驻外营销中心作用,依托北京文博会、深圳文博会等国内知名品牌节会,宣传推广我市文化旅游特色资源,提升石嘴山文化旅游品牌的知名度、影响力和吸引力。发挥全媒体矩阵作用,邀请抖音、快手、携程、同程等全国有实力的网络公司、直播平台,开展文化旅游线上直播活动,打造一批石嘴山文化旅游品牌的网络红人和自媒体人,扩大宣传营销效果。

3)境外市场营销策略

港澳台市场、日韩和欧美市场、阿拉伯国家市场、东南亚市场。

市场开发策略:培育专项产品,对重点市场进行突破。利用大数据等方式探寻境外旅游者需求偏好,重点培育星空旅游、贺兰山岩画观光、户外徒步旅游等深受国际游客青睐的专项旅游产品,配合自治区文旅厅有的放矢地拓展境外市场。

2精准营销措施。

1)加强新媒体营销

整合资源建设文化旅游新媒体矩阵,深挖黄河文化、长城文化、工业文化以及美食、民俗文化等特色文旅资源,策划推出以吃在石嘴山、游在石嘴山、玩在石嘴山、探秘石嘴山、书香石嘴山为主题的石嘴山有戏线上线下系列活动,依托专业化团队运营推广,鼓励自媒体达人创作文艺作品和宣传视频,开发爆点小IP,逐步引燃网络爆点,培育一批网络红人网红打卡点,塑造独具特色的石嘴山有戏文旅营销品牌。

与携程、去哪儿、驴妈妈等OTA网站合作,抓住短视频平台营销风口,邀请网络红人直播带货石嘴山文化和旅游品牌,打造网红旅游打卡地,迅速提升市场知名度。

2)巩固传统营销

传统媒体营销,在周边省市、京津冀和长三角等地区,通过报纸、杂志、电视台、户外广告等手段,密集投放石嘴山文化和旅游品牌形象广告;旅行社营销,邀请国旅、中青旅等知名的大型旅行社或分支机构到石嘴山考察线路,通过与旅行社密切合作,提升石嘴山文化和旅游人气和知名度。完善石嘴山文化和旅游宣传推广体系,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逐步实现旅游宣传促销专业化和市场化。

3)推进联合营销

利用与银川地缘相连的地理区位优势,与银川进行联合营销推广,成立旅游品牌营销推广联盟,创新联合营销机制,实施抱团营销,合力推出区域精品旅游线路,构建一体化的联合营销机制。

专栏  精准营销工程

1区内市场营销策略

加大银川及其周边地区的产品宣传力度,做到石嘴山文化和旅游广告进商场、进景区、进车站、进社区。

2国内市场营销策略

积极开拓周边客源市场,加强与沿黄文化旅游带、一带一路沿线宁蒙陕甘毗邻城市合作,通过举办推介会、路演等形式加大石嘴山文旅品牌宣传力度。

3境外市场营销策略

培育专项产品,对重点市场进行突破。重点培育星空旅游、贺兰山岩画观光、户外徒步旅游等深受国际游客青睐的专项旅游产品。

十、加快全民共享共建

(一)大力培育市场主体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充分发挥石嘴山文化旅游投资有限公司作用,吸引撬动社会资本、民营企业积极参与旅游项目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增强优质文旅产品和服务供给,推动文化和旅游资本化运作、企业化运营。鼓励金融机构出台支持旅游发展的中长期优惠贷款措施,支持中小微旅游企业发展,激发市场活力。

(二)推进全民共建共享

大力推进文明旅游,加强景区文明旅游宣传教育引导工作,强化全民参与意识、形象意识和责任意识,营造处处都是旅游环境,人人都是旅游形象的氛围。加强旅游惠民便民服务,推动文化旅游公共服务主客共享、全民共享。

加强旅游惠民便民服务,完善公共资源型景区免费开放制度,构建旅游一卡通惠民机制,推动主要涉旅场所配备为特殊群体服务的设施,全面落实特殊群体减免门票等优惠政策。让人民群众充分共享旅游业改革发展成果,拥有更多的获得感、满足感和幸福感。

专栏十  全民共享共建工程

1大力培育市场主体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充分发挥石嘴山文旅投公司作用,吸引撬动社会资本、民营企业积极参与旅游项目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增强优质文旅产品和服务供给,推动文化和旅游资本化运作、企业化运营。

2推进全民共建共享

大力推进文明旅游,推进旅游富民工程,加强旅游惠民便民服务。

第五章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一)发挥领导小组作用

以市生态工业文化旅游产业包抓推进组为领导文化旅游广电、发改、工信、财政、住建商务、交通、市场监管、公安、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农业农村、水务局、各县区政府等部门领导担任小组成员,理顺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体制,加强全市旅游宏观管理、产业统筹、规划协调工作。

(二)完善综合协调机制

深化领导小组工作协调机制,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及时协调各部门的工作,实现区域整合、行业联动、资源共享、信息互通、发挥合力的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格局,建立地企合作、军地合作、社会协同、务实高效的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协作机制,形成加快推进文化和旅游发展的整体合力。

  二、坚持规划引领

督促各县区做好各类相关规划的编制的工作,在发展目标、空间布局、重大项目建设等方面加强与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城乡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交通规划、环境保护规划等相衔接,推进多规合一,形成纵向贯通、横向协同的规划体系。

三、加大政策支持

(一)活化发展资金支撑

1加大财政扶持积极争取中央和自治区级旅游发展专项资金,统筹地方财政资金,用于龙头项目招商引资、营销宣传、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重点景区建设及文化旅游产业新业态发展奖励等方面

2拓宽投融资渠道从法规、财政、税收、人力资源、项目审批等多方面的政策不断优化旅游投资环境,构筑文化旅游战略合作投融资平台,为文化旅游企业及金融行业沟通合作提供便捷服务,实现文化旅游项目与金融资本、企业对接。争取国家、旅银行信贷;推动有潜质的旅游企业资产证券化;成立旅游产业投资基金;引入风险投资基金等渠道拓宽石嘴山市文化旅游资金来源。

3引进社会资本建立公开透明的市场准入标准和运行规则,吸引社会多方面的投资者,尤其是民营企业和私人投资者参与石嘴山文化旅游开发和建设。将大武口工业遗址公园石炭井工业文旅小镇、华夏奇石山文化旅游区等旅游项目进行评估打包,通过信托凭证,进行信托融资;鼓励具有公益性的项目采用PPP(公共私营合作制)、BOT(建设经营转让)、BT(建设移交)等模式实现投资、建设、运营;引进社会资本组建的文化旅游投融资公司,为文化旅游重点项目提供融资服务

(二)强化发展土地保障

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全域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815号),将旅游发展所需用地纳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规划统筹安排,年度土地利用计划适当向旅游领域倾斜,适度扩大旅游产业用地供给,优先保障文化旅游重点项目和乡村振兴项目用地。鼓励通过开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和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试点的方式建设文化旅游项目。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可依法使用建设用地自办或以土地使用权入股、联营等方式开办旅游企业。城乡居民可以利用自有住宅依法从事民宿等旅游经营。在不改变用地主体、规划条件的前提下,市场主体利用旧厂房、仓库提供符合全域旅游发展需要的旅游休闲服务的,可执行在五年内继续按原用途和土地权利类型使用土地的过渡期政策。

四、加强监督考核

建立文旅安全及综合监管工作机制,联合公安、商务市场监管、应急管理、生态环境等部门建立综合执法队伍,加强对文旅市场的监管,保障各方利益;制定文旅行业从业岗位标准,推进文旅市场向标准化、规范化发展;建立文旅诚信管理系统,营造公平、有序的市场竞争环境;完善文旅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体系及风险管控体系,督促文旅产业主体加强预案演练,保持与市应急救援专门机构及指挥体系联系畅通;加强重点领域、重点区域、重点项目的动态监测和跟踪分析,及时发现并解决相关问题;加大文旅工作考核力度,制定文化和旅游执行责任体系和考核体系,将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纳入各级政府综合评价和绩效考核体系,确保文化旅游发展顺利实施。

五、完善智力支撑

实施重点人才引进工程,建立人才信息化管理平台,大力引进文旅发展高端人才,与国内外知名专家建立长期合作关系,组建石嘴山文化旅游发展专家智库;建立完善人才培育体系,与旅游院校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开展旅行社从业人员培养、培训工作,提升文旅职业教育水平,联合文旅企业推进文旅教育培训基地建设;设立文化旅游人才资金,重点扶持文化旅游创新产业人才并大力挖掘具有石嘴山地方文化代表的文化人、手工艺人、非遗传承人在内的特色人才,为石嘴山文化和旅游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六、加强危机管理

在危机来临时保持不被动,应建立起危机预警系统,及时捕捉即将面临危机的各种征兆,从而提前为各类危机提供切实有效的应对之策建设危机预警系统。组建政府及旅游企业的危机管理组织,建立起危机预警机制,并明确危机的级别、明确危机处理程序与实施细则。要加大新产品建设与结构升级的步伐,依据人们心理需求的变化,逐步推出度假旅、生态旅、自助旅、自驾游等新型旅游产品,使旅客能真正游得满意。现代信息技术可谓日新月异,应当积极尝试运用网络开展网上查询与预订,并积极在内部实施网络化管理,从而提高对于各种突发事件的防范能力与反应速度。建立健全规划实施长效机制,认真做好专项规划中期评估工作,根据中期评估及时发现规划实施中的问题与不足,为规划调整提供依据,推动规划与实施并重。


“十四五”石嘴山市生态工业文化旅游重点项目

序号

项目名称

建设性质

建设地点

建设内容

建设起

止年限

计划总

投资(万)

1

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大武口段西线旅游复合廊道项目

新建

大武口区

新建和改造明长城兴民村段和明水湖段车行连接道路6公里,改造重要节点景观骑行道和慢性步道8.4公里,提升节点园林景观及车行连接线周边景观带3处,改建面积380亩,配套建设游客驿站2座,星级旅游公共卫生间5座,垃圾中转站6座等其他附属设施。

20212025

2500

2

国家5A级旅游景区创建工程

新建

大武口区

以北武当生态旅游区为核心,整合归德沟、韭菜沟、大武口洗煤厂等优势资源,实施硬件设施提升、景观风貌改造、文化产品打造、特色商品研发、形象和宣传口号策划、旅游驿站建设等工程,并从旅游交通、游览、旅游安全、卫生、邮电、旅游购物、综合管理、资源环境保护等方面提升服务质量与环境质量。

20212025

20000

3

华夏奇石山温泉康养中心

新建

大武口区

模8500㎡,建设接待中心、金石汤谷、四季水乐园等功能分区,配套完善消防、电力、给排水、卫生间等基础服务设施。打造一处集休闲、娱乐、康养、运动、儿童游乐、生态园艺于一体的精品旅游项目

20212025

6000

4

石嘴山市红柱子街改造项目

新建

大武口区

依托红柱子街设施及资源,改造完善水电暖气等基础设施,对街区进行规划美化,新建特色小吃营业房,打造汇聚特色美食小吃的夜游集聚区

20212025

2000

5

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葫芦刻绘艺术馆)

新建

大武口区

在现有的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扶贫就业工坊大武口葫芦刻画基础上,进行改造提升,建设2000平米的具备综合展示利用功能的综合性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以及体验室、传习室、停车场、辅助用房等配套设施。对包括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葫芦刻画在内的石嘴山地区黄河流域各类非遗项目进行展示及传习。

20212025

1500

6

龙泉村旅游基础设施提升和4A级景区开发项目

续建

大武口区

按照A级景区和旅游度假区标准,改造提升游客公共服务、景区环境、农家住宿餐饮、内部道路、旅游导览、停车场、旅游厕所及其他配套设施与服务,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引入投资主体,开发建设高端民宿集群、泉水养生、特色民俗演艺、特色餐饮购物、民俗农家大院、大型游乐场等旅游业态和产品。

20212025

1100

7

大武口硒有田园旅游区开发建设项目

续建

大武口区

建设面积135000平米。游客集散中心、文化街等基础设施项目,贺兰山“三线”博物馆、三线”主题公园等形象提升项目、年代特色饮食街道、慢生活民俗,文创中心、房车营地等基础业态丰富项目,康养中心项目等旅游+康养项目,创建国家3A级旅游景区。

20212025

800

8

大武口工业遗址公园开发项目

续建

大武口区

依托大武口洗煤厂厂区工业遗存设施,规划文化创意区、主题商业区、科普研学区、休闲娱乐区、主题纪念馆、餐饮服务区等功能区,建设研学公寓、特色商业街、真人电竞体验馆、户外攀岩、水上乐园、亲子乐园、全息影院、动漫真人秀馆、工业情景体验馆等子项目,打造集观赏、休闲、研学、展示、娱乐等为一体的文化旅游综合体。

20212025

3000

9

石炭井工业文旅影视小镇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续建

大武口区

按照一轴五区规划,引入投资企业,建设工业影视拍摄基地,配套建设游客服务中心、时光博物馆、内部街路改造、水电管网改造、旅游导览系统提升、综合环境整治等基础设施,延伸汽车越野赛道(贺翔通航小镇石炭井宁蒙交界段),打造特色生态工业文旅影视小镇。

20212025

4200

10

贺东葡萄酒小镇项目

续建

大武口区

照国家5A级景区标准进行景区提升,完善游客慢行系统、游客监管服务设施、垃圾污水处理设施、环境整治、供水供电设施、旅游厕所等基础设施,提升游客接待和服务功能,打造综合的酒庄展示区,形成生产+展示+休闲的复合功能模式,打造贺东庄园品牌建设。

20212023

1000

11

黄河国家文化公园银河湾湿地郊野公园建设项目

新建

惠农区

打造集黄河滩涂湿地保护、恢复修复、科普宣教、科研监测和湿地生态平衡于一体的自治区级湿地郊野公园。依托黄河古渡口、黄河湿地等丰富的自然景观,打造生态旅游,开展环境整治,修复湿地建设四季花海、观景平台,黄河文化宣传馆,建设防灾减灾和预警设施、游客慢行系统、游客监管服务设施、垃圾污水处理设施、供水供电设施、旅游厕所等。

20212025

3000

12

大地天香4A级旅游景区创建项目

续建

惠农区

以乌玛高速、包银高铁修建和109国道改道建设为契机,加快大地天香旅游景区建设,投资5亿元,扩大玫瑰种植3500亩,改造红果子镇马家湾四队、庙台乡通丰村六队民宿,配套完善景区基础设施,力争在“十四五”末,创建大地天香景区为4A级旅游景区。

20212025

1200

13

沙湖景区旅游基础设施提升改造项目

新建

平罗县

主要建设实施沙湖水镇酒店提升改造项目,对沙湖水镇酒店进行提升改造;沙湖冰雪世界项目,在沙漠建设9000㎡的冰雪世界场馆、配套基础设施;沙湖自驾车营地建设项目,实施包括绿化、场地硬化、停车位、给排水、道路、餐饮配送中心改造、金色沙滩、标牌在内的自驾营地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宁夏农垦博物馆提升改造项目,对现有农垦博物馆内部展览进行整体提升,引入声光电等智慧化展览,跑马场进行提升改造建设。

20222025

8700

14

庙庙湖生态旅游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新建

平罗县

拆除原老四合院危旧房屋,建设占地3000平米的游客住宿接待中心及道路硬化、卫生间、水电暖等配套服务设施。建设湖心岛80亩花海观赏园,种植薰衣草和紫叶马鞭草观景凉亭一个,风景长廊一处;建设400亩精果采摘林以及实施南大门、门禁票务系统、停车场建设及沙漠冲浪等内容。

20222025

2800

15

拉巴湖景区星空游建设项目

新建

平罗县

汽车摩托车赛场建设项目:建设实施占地面积210亩的标准化沙漠越野场地、改造升级3600米赛道、木栈道步行道3000米以及建设赛事主景观台、观众看台等。自驾车房车露营地建设项目:建设自驾游露营地24000平米、露营平台60个、停车区道路硬化、上下水、充电桩等配套设施;建设山地运动游步道1万米、景观廊亭40个;建设沙滩运动场及配套服务设施。

20222025

1600

16

平罗县乡村旅游示范点设施提升建设项目

新建

平罗县

通伏乡黄河稻艺文化园建设稻鱼养殖基地、稻艺编制车间厂房、稻艺趣味园、稻艺展示馆、非遗历史传承馆,开展稻艺编制培训、展示、研学、休闲观光等项目;云乐生态观光园建设实施生态农业种植、休闲垂钓园、儿童研学基地、果蔬采摘、农耕体验水上观光游览、户外拓展、水产及特色养殖、餐饮服务中心,农耕非遗文化展示及标识导引、停车场、旅游厕所、社会化服务、田间学校培训基地、动物乐园、电商服务平台等;卧龙生态休闲产业园建设稻鱼虾蟹生态绿色种养示范区、稻米加工、包装,新建多功能阳光生态餐厅、稻鱼空间瞭望塔、景观台、景观长廊、园区道路硬化、景观大门、游客接待中心、生态停车场、标志标牌及进道路绿化、亮化、美化等内容;常青村红树莓产业园建设产业园基地、展厅、观光道路、廊架、休闲廊亭、停车场、旅游厕所、标识标牌、电商服务站。同时,对产业园周围106户房屋进行外墙立面改造,维修翻建围墙、新建村庄巷道、及110国道两侧景观绿化、休闲廊道、文化休闲广场等配套设施;头闸镇西永惠村黄河清风文化园建设1000亩的农业科普基地、农业公园、智慧农场、小菜园认养、绿色科普长廊、凉亭、景观大门等,开展科普教育、采摘、农耕文化、农事体验、休闲观光、为一体的“田园综合体”。延长产业链,打造特色乡村旅游产业发展。

20222025

4400

17

河东地区农文旅产业融合度假区建设项目

新建

平罗县

整合河东地区休闲农业和沙漠生态旅游资源,推动产业融合,实施陶乐康养小镇、乡村旅游扶贫、庙庙湖、拉巴湖沙漠生态旅游区、国家沙漠公园、华泰农现代农业生态观光园等基础设施改造提升工程,配套建设游客服务中心、农业互联网孵化中心、农沙旅科普展示馆、智慧农旅、生态停车场、旅游厕所、景观廊亭驿站、沙漠摄影塔、沙漠露营地、标识标牌等旅游配套服务设施,着力打造集观光、休闲、科普、健身于一体的沙漠生态农业观光旅游示范园。

20222025

6000

18

黄渠桥红色文化及美食休闲旅游集聚区建设项目

新建

平罗县

按照自治区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要求,实施黄渠桥特色美食街改造提升、红色教育基地迁建及休闲文化旅游区、特色食品产业园项目。改造黄渠桥村老巷子;实施绥宁师范原址、北京奋斗小学原址、黄二完小原址修复项目及完善道路基础设施、绿化、路灯、供排水等相关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等。将黄渠桥打造成为集特色商贸、美食文化、红色及休闲旅游为一体的现代商贸集聚区。

20212025

3000

19

平罗县玉皇阁、钟鼓楼保护提升改造建设项目

续建、新建

平罗县

实施玉皇阁解围工程;三清殿保护维修工程,部分古建殿宇屋面维修、立柱油漆彩绘;玉皇阁园内景观绿化、亮化、游步道及消防通道硬化;鱼护护坡、曲桥栏杆保护维修及游客服务中心改造建设;钟鼓楼油漆彩绘,消防、安防及亮化等建设。

20212022

1500

20

田州塔环境提升改造建设项目

新建

平罗县

项目规划总用地面积195.8亩,总建筑面积23.1亩。主要建设内容:1、文化旅游休闲区:主要建设文化商业街、引导景观、主题休闲区、主入口牌坊门、管理服务中心。2、文化创意展示区:主要建设景观大道、创意景观。3、田州塔核心保护区:主要建设综合管理中心、文化广场、停车场、旅游厕所、黄祗寺修建。4、基础设施建设:主要建设道路、给排水、电力电信、环卫系统、标识系统、景观绿化等。

20212025

6000

21

嘴山市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建设及“石嘴山城市24小时自助“悦”书房项目

新建

大武口区、惠农区、平罗县

项目建设的具体内容包括:1.市图书馆计算机网络中心设备升级2.搭建全市数字图书馆技术与服务平台框架3.总分馆管理与一卡通借通还服务体系建设4.建成全市数字资源公众免费服务体系5.建成流动图书馆及RFID自助图书馆服务体系将在主城区部分人口较集中的街道或社区部署24小时ATM自助图书馆(“石嘴山城市24小时自助“悦”书房试点建设3家,面积达到100平方米以上,每家估算建设资金为60万元,书房进行WIFI覆盖,配备自助借还书机、自助办证机、智能门禁系统、RFID安全门、自动感应门、智能监控系统、人流量显示屏、移动静音还书箱、图书杀菌机、电子借阅机、SIP2接口及阅读书桌、书架、图书2000册等设施,并设置便民手机充电站、免费冷热水、便民雨伞、爱心轮椅、药箱、工具箱等13项志愿服务项目,并与各级图书馆相辅相成,加强资源更新、用户辅导和设备维护)试行开通街区无人值守式24小时自助图书馆服务,探索应用与服务经验以便逐步推广。

20212025

1000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