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政务信息 > 宁夏信息

宁夏农业灌溉“有多少汤泡多少馍”

2021-01-22 10:30来源: 宁夏日报
打印

 

  用好每一滴黄河水。

  2020年冬灌,自治区对夏秋灌超计划用水市县(区)核减了其超用的1240万立方米的用水指标,确保全年引用水量不超计划。对无用水计划指标和纯景观类人造湖严禁冬灌配水。扬水灌区春水玉米和自流灌区常年稻地不安排冬灌。同时,对9000亩省水优质的奶牛饲草——黑麦草调配了水量。

  2020年10月24日,新版《宁夏回族自治区有关行业用水定额(修订)》开始执行,将工农业生产用水定额收紧。这成为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落实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最基础的依据和尺度。与2019年作对比,在人口规模、工业产业结构和主要产品产量、农业种植结构和作物产量不变的情况下,执行新的定额,农业用水将节约0.48亿立方米。

  处于西北内陆的宁夏,干旱缺水是基本区情,全区近90%的水资源来自黄河,60%的耕地依靠黄河水。宁夏黄河水资源指标每年为40亿立方米,但长期以来农业用水量一直占总用水量的85%以上,大水漫灌、工程老化等问题导致水资源利用率不高,成为制约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

  未寒积薪,未雨绸缪。我区积极践行新发展理念,把水资源作为最大刚性约束,坚持量水而行、因水制宜。自治区水利厅统筹生活、生产及生态用水优化配置,统筹黄河水、当地水及非常规水一体管理,统筹法律、行政及工程综合措施,实行“用水源头严控、过程严管、结果严查”全过程管理,强化用水总量、效率、纳污“三条红线”管理,实行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项目和用水“双限批”,坚决遏制不合理用水需求。

  过去的5年,自治区蹚出了一条农业节水领先和各业节水配合、节水制度建设铺垫和先进节水技术应用领路、政府引导和市场撬动的宁夏特色节水路;全区率先完成全国水资源使用权确权和水流产权改革试点,率先开展空间规划试点水资源承载力评价,国家分配的黄河水指标全部分配到县,实现三级水资源管理约束指标全覆盖。出台了葡萄、枸杞特色种植等9项农业节水标准,制定了覆盖灌区、城市、工业园区等7类节水型载体标准,初步构建了包含重要领域、主要行业的节水标准体系。节约水量优先配置到脱贫攻坚主战场和经济发展主阵地。

  位于宁夏中部干旱带的盐池县,依靠盐环定扬水工程开辟出的35.8万亩灌溉面积,却仅有4850万立方米的水权。如今,通过水权转换,高效节水灌溉面积占全县灌溉总面积的98%。自治区灌排中心副主任伏志梅说,如此高的比例在全国屈指可数。

  现代化生态灌区建设则是一次优化用水结构、转变用水方式、改革用水制度的全方位尝试。2016年,《宁夏引黄现代化生态灌区建设规划》出炉,规划利用10年左右时间,投资260亿元,逐步对1000余万亩灌区的供水渠道、泵站、排水工程进行高标准改造,对干、支斗口配套测控自动化设施,使灌排体系提标升级,信息化管控实现全覆盖,节水灌溉面积达到600万亩,灌溉水利用系数提高到0.60。

  2017年,吴忠市利通区、贺兰县等县区率先在全国开展现代化生态灌区试点建设。3年中,试点县按照“先建机制、后建工程、建管并重、综合施策”的基本思路,推进水权管理、改革农业水价、多元化投融资、专业化运行管理四大机制建设,应用清华水联网核心算法技术,实施渠系配套测控一体化、田间推广高效节水灌溉、灌区管理信息化等工程建设。吸引了京蓝科技、大禹节水、潞碧垦等国内外节水企业投入,推行设施维护、水费收缴、灌溉服务市场化、专业化、物业化管理,探索出了“投建管服”一体化新模式。

  目前,全区现代化生态灌区试点面积超过100万亩,实现年亩均节水100立方米,灌溉水利用系数提高到0.55。利通区将节约的1480万立方米农业用水以3.82亿元的价格交易给宝丰集团;永宁县将节约的2000万立方米农业水权成功竞价5.4亿元转换给宁东基地,实现了“节水生金”。

  当前,自治区正在编制完成《“十四五”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实施方案》,规划到“十四五”末,将基本建成水源可靠、工程完善、技术先进、管理科学、防灾减灾有力、生态环境良好,与现代农业生产和经营方式相适应的现代化生态灌区。到2025年把宁夏引黄灌区打造为全国高效节水现代化生态示范灌区,年均实现农业节水5.6亿立方米。通过实施水权交易鼓励农业节水向工业、城镇用水转移。

  节水,宁夏在行动。目前,宁夏9个县(区)被评为节水县域达标县。(记者 裴云云)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