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市政府 > 政府工作报告

石嘴山市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

2006-01-30 09:10来源: 石嘴山市
打印

关于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的报告

——2006年1月17日在市第十一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市人民政府代市长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的报告,请连同《纲要(草案)》一并审议,并请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十五”时期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回顾

新世纪头五年,是我市历史上经济发展最快、城乡面貌变化最大、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五年来,市人民政府在自治区党委、政府和市委的领导下,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及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紧紧抓住发展第一要务,积极应对经济社会发展中遇到的各种挑战,坚持用心想事、用心做事、用心抓落实,大力实施“产业对接、蓝天碧水和民心”三大工程,加快推进工业化、城市化、农业产业化和信息化进程,全面超额完成了“十五”目标任务,为“十一五”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征程上迈出了新的步伐。主要表现在:

经济总量跃上新台阶。2005年,预计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07.7亿元,比“九五”末增加57.2亿元,增长66.9%,年均增长10.8%;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799美元,高于全区人均749美元,年均增长9.7%。地方财政收入完成8.1亿元,年均增长21.8%农村经济稳步发展。预计全市农业增加值达到8.2亿元,年均增长3.2%。农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主要农产品产量稳定增长。优势特色农业发展加快,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比重达到   27.5%,比2000年提高了 1.8个百分点。工业经济快速发展。大力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加快结构调整步伐,积极推进循环经济发展,培育和壮大了一批优势骨干企业,工业化进程明显加快。2005年,预计全市完成工业增加值62.8亿元,比2000年增长86.2%,年均增长13.2%,工业对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显著增强。第三产业长足发展。第三产业增加值达到28.4亿元,比2000年增长66.3%,年均增长10.7%。城乡市场繁荣兴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27.2亿元,年均增长11.6%

城乡面貌发生显著变化。五年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58.1亿元,年均增长21.9%。重点实施了星海湖湿地综合整治、大武口热电联产及管网配套、惠农区集污及污水处理、天然气输送、城乡电网改造、陶乐黄河大桥等一批建设项目,城市基础设施日趋完善,服务功能大大增强。编制完成了石嘴山市城市总体规划。加快旧城改造和经济适用住房建设步伐,城镇居民的居住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城市美化、绿化、亮化、净化成效明显,山水园林新型工业化城市初具规模。加大环境综合整治力度,环境污染得到了有效治理,部分区域环境有所好转。

改革开放和招商引资取得明显成效。农村税费改革成效显著,全面取消了农业税。企业改革继续推进,完成了市铁合金厂破产重组和西北煤机三厂改制工作,西北煤机二厂、民化集团和平罗化肥厂政策性破产工作进展顺利,英力特化工公司股权分置改革获得成功。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继续推进,完成了政府机构改革和县(区)、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工作。对外开放成效显著,招商引资取得突破性进展。五年共引进各类项目1339个,实际引进资金92亿元,引进项目和资金超过了前20年的总和。对外贸易日趋活跃,进出口总额达到2.5亿美元,其中出口2.3亿美元,年均增长7.9%

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达到7917元,年均增长10.9%;农民人均纯收入预计达到3650元,年均增长6.1%。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达到20.3平方米,比2000年增加了3.9平方米。坚持不懈地实施就业解困工程。五年累计实现城镇新就业7.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由2000年的4.4%下降到2005年的3.5%。建立了比较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

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深入实施科教兴市战略。五年累计实施科技攻关项目236项,科技对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进一步增强。教育改革和发展步伐加快,各级各类教育快速发展。医疗预防保健体系、公共卫生体系、重大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机制不断完善,农村医疗卫生工作进一步加强。基本建立了覆盖城乡的基层文化网络。广播电视、体育等社会事业健康发展。计划生育工作得到巩固和加强,全市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2‰以内。统计、审计、民族宗教、人防、地震、气象、档案、妇女儿童等工作取得了新成绩,供电、工商、金融、税务、电信、城调、农调、质量技术监督等单位为振兴石嘴山经济做出了积极贡献。

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不断加强。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蓬勃开展,全社会文明程度和市民文明素质不断提高。各级政府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自觉接受政协民主监督,并自觉接受舆论监督和群众监督。五年共认真办理人代会议案10 件,人大代表意见、建议301件,政协委员提案710件。大力实施《行政许可法》,加强政府制度体系建设,广大公务员依法行政水平进一步提高。深入开展“四五”普法,公民法律意识进一步增强。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认真做好信访和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强化安全生产工作,有力地维护了社会稳定。民族团结事业有了新的发展。双拥和军民共建活动深入开展,特别是兰州军区援建星海湖、宁夏军区和驻石部队参与黄河平罗段塌岸抢险,谱写了新时期军地共建、拥政爱民的新篇章。

各位代表!刚刚过去的2005年,全市人民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积极贯彻中央宏观调控政策,努力克服自然灾害和动物疫情频发、资金短缺、就业压力大等不利因素的影响,大力实施“三大工程”,促进了全市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圆满完成了市十一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预计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12.5%;地方财政收入增长26.4%,其中市级财政收入增长24.5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3.9%;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5.7%以结构调整和重点建设项目为突破口,组织实施了西部聚氯乙烯公司一期12万吨PVC二期2×15万千瓦发电装置建设,石嘴山电厂2×33万千瓦扩建,鲁晶化工公司年产1.2万吨硅胶,三喜科技公司一期年产6000吨农药,日本可乐丽公司年产5400吨高档煤质活性炭等191项新建、技改、扩建项目。加强对工业的调控,开展了“工业经济冲刺月”活动,有效扭转了工业经济下滑的局面,实现了工业经济稳步增长。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立了石嘴山市循环经济试验区,确定了3个试点园区、24个试点企业开展循环经济试点工作,18个试点企业项目已建成并投入运行,4户清洁试点企业通过自治区验收。全面落实各项惠农政策,及时兑现各种补贴1280万元,免征农业税及附加827万元。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同时,羊、菜、枸杞、水产等优势特色农业发展较快,农业产业化继续推进。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完成中低产田改造19.5万亩,建立生态农业新区105积极推进塞上农民新居建设,新建、改造庄点14。新修乡村道路114公里2005年是我市城市建设投资规模、工程量及推进力度最大的一年。全市共实施74个城市重点建设项目,已完成47个,完成投资11.4亿元。世纪大道、建设街、山水大道火车站段拓宽改造工程等37个项目已全面完工并交付使用;星光大道、三排入河口改道、火炬广场、生态公园等年度结项目正在抓紧实施。旧城改造稳步推进。组织实施了山水大道两侧拆迁等42个拆迁项目,拆迁面积33.5万平方米。完成危旧房屋拆迁20万平方米,开工建设住宅44万平方米。启动了惠农新区、平罗西区建设。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工程进展顺利,新建住宅3560套、32.2万平方米。开展了冬季“无冬闲”施工活动,实施了星海湖湿地南沙海景区综合整治、粉煤灰场综合整治和三二支沟整治等工程。启动了星海湖湿地恢复性综合整治二期工程。完成了市三中一期、十五小、市第一人民医院传染病区大楼和医疗中心、市第二人民医院门诊楼和康复中心、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平罗县医院传染病区大楼建设。加快生态环境建设步伐,高标准地开展了春秋季造林绿化工作,全市新增公共绿地13.2公顷,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19.1%。招商引资工作有了新的突破。先后引进了宁夏电力投资公司、新加坡凯发集团与西部聚氯乙烯公司合资建设的3万吨L—乳酸项目,与内蒙古庆华集团签订了煤—电—铁联产合作协议,与俄罗斯国家稀有金属研究院签订了多晶硅合作意向,与捷克签订了“绿色中国”项目,与国家开发银行签订了贷款4亿元的金融合作开发协议,首批贷款目前已到位。全市共引进招商引资项目358个,实际到位资金39.8亿元,增长25%。积极发展对外贸易,外贸出口额达2.1亿美元,占全区出口总额的30%。全面推进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实现城镇新就业2.4万人,转移输出劳务人员5.8万人次,实现劳务收入2.7亿元。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全市参加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人数分别达到5.8万人10.2万人和14.8万人。认真做好城市低保工作,全市累计发放保金3206万元,保障3.95人。积极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参保农民达17.1人。加大环境污染整治力度,对131电石、铁合金、焦炭等企业进行了限期治理,对55家落后生产能力和工艺的企业进行了强制性淘汰取缔,并顺利通过了国家四部委验收。加大了110国道两侧煤炭市场和砂石场的整治力度,城市出入口形象明显改善。教育工作取得新成绩,大武口隆湖开发区“普九”工作顺利通过自治区检查验收。西部地级市中第一所民办本科院校宁夏理工学院挂牌成立。

各位代表!“十五”时期是石嘴山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五年。面对重重困难和压力,面对经济运行中出现的不稳定因素,我们正确判断形势,积极有效应对,抢抓机遇,顽强拼搏,全市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这些成就的取得,得益于我们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决贯彻中央战略决策和自治区党委、政府及市委的重大部署,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走出了一条符合石嘴山实际的发展之路得益于我们始终坚持发展第一要务不放松,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定不移地实施“三大工程”,大力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加快培育优势特色产业,加强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努力扩大对外开放,使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了新跨越得益于全市各级组织和广大干部群众责任感、紧迫感和历史使命感不断增强,团结一心、负重拼搏、苦干实干发展的热情空前高涨,形成了加速发展的强大合力,弘扬石嘴山精神创造了石嘴山速度得益于我们始终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不断推进各项改革,积极化解各种矛盾,全力维护社会稳定,实现了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得益于我们始终不断加强民主法制建设,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自觉接受政协民主监督和群众监督,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和依法决策,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形成了全市上下齐心协力,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共谋发展的良好局面。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辛勤工作在各条战线上的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向关心和支持政府工作的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和人民团体,向驻石部队和武警官兵,向所有关心支持石嘴山经济社会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还存在着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为:产业转型和结构调整任务艰巨,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有待进一步提高;优势特色产业规模不大,市场竞争力和辐射拉动作用不强;农业产业化层次较低,龙头企业和品牌产品少,农民增收渠道不宽;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相对滞后,综合服务功能还不完善就业解困压力较大,城乡部分群众生活还比较困难;环境污染治理任务还十分艰巨;科技人才支撑能力不强,公务员整体素质有待提高,工作作风需要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和机关效能建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还不相适应,勤政廉政建设还需进一步加强。对于这些困难和问题,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在今后的工作中采取有力措施,努力加以解决。

二、“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

发展的指导思想、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

各位代表!我们已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肩负着开创更加美好未来的历史重任。“十一五”期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创建独具特色的山水园林新型工业化城市目标,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深入实施“三大工程”,坚定不移地推进新型工业化、城市化、农业产业化和信息化进程,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培育壮大优势特色产业,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拓展对外开放空间,加大基础设施和生态建设力度,积极发展社会各项事业,努力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加强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努力开创我市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新局面,实现国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又快又好地发展。

主要奋斗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10亿元以上,比“十五”末翻一番,年均增长12%,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000美元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140亿元,年均增长15%;地方财政收入达到16亿元,比“十五”末翻一番,年均增长13%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510亿元,年均增长15%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1440元,年均增长8%;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830元,年均增长6%

实现上述奋斗目标,“十一五”期间,我们必须坚持加快发展这第一要务不放松,始终保持较快的发展速度;必须坚持深入实施“三大工程”,努力实现科学发展;必须坚持大力推进循环经济,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必须坚持区域经济融合,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全面构建和谐社会。

主要任务是:

(一)培育壮大优势特色产业,加快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

积极推进新型工业化。按照做大做强工业的要求,“十一五”期间,着力改造提升煤炭采选、电力、钢铁、机械制造四大传统产业,使四大传统产业增加值达到50亿元;加快培育壮大稀有金属及镁产业、精细化工、电子元器件、煤基炭材加工四大新兴产业,使四大新兴产业增加值达到68亿元。拉长新材料产业链、煤—电—精细化工产业链、煤(硅石)—电—多元合金及冶金炉料产业链和以农副产品加工为龙头的食品加工产业链。精心打造宁夏新材料工业科技园、宁夏精细化工基地、河滨工业园、太沙工业园四大工业发展平台。加快石嘴山市循环经济试验区建设步伐。组织实施25万吨活性炭、50万吨PVC、煤电铁联产、多晶硅、林纸一体化等一批重大工业项目,增强经济发展后劲。切实抓好“2255”企业培强规划的实施工作,到“十一五”末,力争培育和扶持2个销售收入超50亿元的企业集团、2个销售收入超20亿元的大企业、5个销售收入超10亿元的中型企业、50个销售收入超亿元的中小型企业。

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按照做优做特农业的要求,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积极发展优势特色产业。“十一五”末,脱水蔬菜种植面积达到15万亩,设施蔬菜10万亩,地膜马铃薯10万亩,枸杞10万亩,水产养殖面积10万亩,羊饲养量达到300万只,牛饲养量达到20万头,畜牧业在农业中的比重提高到40%以上。实施“兴企强龙”工程,培育出5个销售收入超亿元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和附加值。

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以扩大总量、拓宽领域、提升层次为重点,做活做旺第三产业。加速发展金融保险、信息咨询、物流配送等现代服务业;大力改造商贸流通、交通运输、市政服务、特色餐饮等传统服务业,建成12个五星级宾馆。做大做强旅游产业,使旅游业在地区生产总值中的比重提高3个百分点以上。

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强化创新意识,完善创新机制,培育创新人才。加强产学研联合研发创新,鼓励重点骨干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建立一批国家和自治区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在煤化工、新材料等领域,选择一批有影响和带动力的重大项目和关键技术,在引进消化吸收的基础上实现再创新,形成自主知识产权、专利技术,提高自我发展能力。高度重视和利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大企业技术改造力度,推进一批重大技改项目建设。“十一五”末,使全市产业集中度更高、企业整体技术水平和核心竞争力更强、发展质量和水平更好,经济结构有一个大的转型。

(二)推进城乡一体化,实现城乡统筹发展

围绕把平罗县建成西部百强县,把大武口区建成宁夏较有影响力的高新技术研发区和孵化区,把惠农区建成宁夏工业强区和统筹城乡发展的示范区的目标,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

大力推进城市化。围绕建设独具特色的山水园林新型工业化城市目标,进一步拉开城市框架,完善配套设施,提高综合服务水平,增强城市聚集能力,逐步形成以大武口区为中心,以惠农区、平罗县为两翼,辐射八个中心镇的城镇化发展格局,构筑内外衔接、快捷方便的“半小时”经济圈。加快城市道路、供排水、垃圾无害化处理、天然气输送等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大危旧房屋改造力度。认真抓好城市大环境绿化,积极开展水环境综合治理。切实加强城市管理,提升城市品位。“十一五”末,全市城市建成区面积达到70平方公里,湿地面积达到4.2万公顷,城市化水平达到65%以上,森林覆盖率达到15%,城镇绿化覆盖率达到30%,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0平方米。

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大力调整农业结构,加快建设现代农业。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完成中低产田改造80万亩。大力实施“塞上农民新居”工程,使全市40%的村庄得到改造。加快农村清洁能源工程建设,完成户用沼气池1.5万座。实施农村道路通达工程,实现村村通油路。推进农村信息化工程,农村固定电话普及率比“十五”末提高5个百分点以上。加强广播电视网络建设,使全市农村有线电视覆盖率达到95%以上,90%的农民收看到8套以上的电视节目。加强农民初级卫生保健工作,县级卫生医疗机构达到行业标准,乡镇卫生院达到国家标准。进一步扩大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和大病救助覆盖面。

加强基础设施和重大项目建设。“十一五”期间,全市实施各类建设项目176项,计划完成总投资476亿元。重点实施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生态经济林工程、第三排水沟综合整治工程等26项农林水项目;实施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工程、下迁工程、大武口城市路网完善工程、大武口第二水厂扩建工程、惠农区城市集中供热工程、城市集污排污工程、110国道大武口至惠农一级公路、大武口西环路、平罗至沙湖高等级公路、惠农区至平罗县一级公路等32项城市基础设施项目;实施中小学危房改造、宁夏理工学院迁建、市广播电视数字化改造、市中医院改扩建、市公安局应急指挥中心大楼和市科技馆建设等32项社会事业发展项目。通过以上项目的实施,进一步增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后劲。

(三)加强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建设,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以土地沙化治理、湿地保护为重点,突出抓好星海湖、“绿色中国”、农田防护林、黄河护岸林、城市大环境绿化等重点工程,力争新增人工造林面积33万亩,保护和恢复天然植被20万亩,使全市有林地、灌木林面积达到122万亩。建立政府管环保、社会办环保的环境保护新机制,积极推进清洁生产,加强对重点行业、重点区域的污染治理,力争在烟气、污水、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治理上有新的突破。“十一五”末,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到65%,工业废水综合利用率达到97%。突出建设节约型社会,保护和合理利用土地、水、矿产等资源,提高资源的综合利用率。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抓好煤矸石、粉煤灰等“三废”资源的再利用。

(四)积极推进改革开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继续深化企业改革。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全面深化以农村税费为重点的综合改革,继续减轻农民负担,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搞好财政税收体制改革与创新,实现财政收入稳定增长。加强国有资产监管,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着力打造“信用石嘴山”。

优化投资环境,努力创新招商引资方式。广泛开展横向经济联合与协作,加速构筑全方位、高起点、宽领域的开放格局。“十一五”期间,年均引进市外资金50亿元以上,引进投资过5亿元的大项目5个以上,投资过5000万元的项目20个以上。要大力引进国内外资本、技术、人才和先进的管理经验,吸引国际大集团、大公司和市外企业来我市投资,兼并、改造、参股、控股我市优势企业,努力扩大国内外资本投入和市场规模。积极发展对外贸易,拓宽出口渠道,实现出口总额年均增长15%以上。

(五)坚持以人为本,努力构建和谐社会

突出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的就业、社会保障、教育、医疗卫生等问题。“十一五”期间,实现城镇新就业7万人,输出转移城乡劳动力25万人次,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社会保险覆盖率达到75%以上。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整合优化全市教育资源,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均衡协调发展。加大学校布局调整和改扩建力度,重点调整和改扩建22所小学、8所初中、3所高中,建成35所自治区示范性高中,完成宁夏理工学院迁建工程,初步形成覆盖全市的优质教育体系。重视各类人才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大力推进文化、体育等事业发展,不断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求。进一步完善疾病防控体系、应急医疗救治体系、卫生执法监督体系和卫生信息网络体系。搞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人口质量。

各位代表!“十一五”期间是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时期,宏伟蓝图已绘就,目标任务已明确。只要我们把主要精力集中到共创经济发展、共建和谐社会上来,把工作重点放到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上来,把工作核心集中到以人为本、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上来,开拓创新,务实苦干,“十一五”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就一定能够实现。

三、2006年主要任务

2006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做好今年的工作,为“十一五”起好步至关重要。按照中央、自治区和市委的总体要求,今年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调控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1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以上;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3%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6%;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9‰以内;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完成上述目标,需要突出抓好以下八项工作:

(一)强化工业主导地位,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

以结构调整和项目建设为突破口,以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为动力,大力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加快发展循环经济,拉长产业链,做大做强工业经济,实现工业增加值增长15%以上。

狠抓工业项目建设。进一步建立、完善重大项目推进机制,依托优势产业和优势企业,重点抓好PVC二期、3万吨L乳酸3万吨干法氟化铝、5000吨微合金钢炉料、26000万标块煤矸石制砖、煤—电—铁联产等项目建设。做好多晶硅项目前期工作,加快项目引进和建设步伐。这些项目对实现我市经济跨越式发展意义重大,要全力以赴保开工、保进度、保质量。同时,还要积极做好在建项目的达产达效工作,力争新增工业增加值10亿元以上。

全力推进企业自主创新。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企业,支持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加强企业技术研发中心建设,加快技术升级、产品更新换代步伐,努力扩大生产规模,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重点抓好西北奔牛集团综采技改、恒力股份3.5万吨预应力钢绞线、博宇焦铁30万吨炼铁、宁煤集团石嘴山一、二矿生产系统及生产水平延伸、石嘴山电厂233万千瓦技改、三喜科技公司2万吨多菌灵和5000吨敌草隆技改66个重点技改项目建设,努力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专利技术水平的高新技术产业。

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制定各行业节能降耗目标,通过淘汰落后工艺设备、加大环保治理、节能降耗改造、资源综合利用等措施,提高高耗能、建材、化工、造纸等行业发展水平。对煤炭、硅石等优势矿产资源开发实行统筹规划,统一管理,实现资源的保护性开发。大力推行清洁生产,今年再确定10户企业进行清洁生产试点。抓好工业废气、废渣、废水回收利用,重点做好矿热炉尾气综合利用及煤矸石、粉煤灰的资源化和生态化研究,在开发利用上有大的进展。实施好国电石嘴山发电有限责任公司和大武口电厂烟气脱硫等26个循环经济项目,力争全市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到42%工业废水综合利用达到95.8%。努力把我市建成全国循环经济重点城市。

加快工业园区建设。抢抓自治区加大对工业园区投入的机遇,进一步完善园区道路、供电、供水等基础设施,加快园区信息化进程,突出园区功能定位,不断创新园区管理和融资机制。抓好宁夏新材料工业科技园和河滨工业园污水收集主管网及园区内的天然气输送等工程建设。搞好园区绿化工作,整治园区环境,促使园区上档次、上规模。

继续深化企业改革。完成西北煤机二厂、民化集团和平罗化肥厂政策性破产工作。积极推进隆湖铁合金厂政策性破产、民族瓷业债务重组工作。

(二)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坚持城乡统筹,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突出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和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两大主题,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

着力培育优势特色农业。全面落实扶持农业发展的各项政策,加快建设现代化农业体系,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同时,继续大力发展牛、羊、菜、枸杞、水产等优势特色产业。全市脱水蔬菜种植面积达到10万亩,设施蔬菜和蔬菜制种5万亩,地膜马铃薯10万亩,枸杞5.5万亩,水产养殖面积5.6万亩,羊饲养量达到210万只,牛饲养量达到17万头,实现农业增加值8.5亿元

加快农业科技进步。深入实施科技入户工程,加大新品种、新技术引进和推广力度,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建成惠农现代农业示范区。加强重大动物疫病防治工作,建立健全动物防疫体系,加强疫病监测,加大免疫力度,落实防控措施,确保畜禽养殖业健康发展。

积极实施龙头企业振兴工程。加快农副产品加工园区建设,积极引导民间资本和外商资本建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抓好金福来羊产业有限公司、宁夏夏绿脱水蔬菜集团、富民马铃薯产销公司、大杞园枸杞制品公司等龙头企业,引导企业扩大规模、提升档次。大力推广支部+协会等多种形式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加快农民经纪人队伍建设,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

切实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政策。增加投入,加大农村交通、通讯、水利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实施好“塞上农民新居”、中低产田改造、上农下渔和人畜安全饮水等项目建设。完成中低产田改造20万亩,建立农业生态示范园区100个。

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实施百万农民培训工程阳光工程,加大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和转移输出力度,促进农村劳务经济发展。全年完成农民工培训1.35万人,农民工技能鉴定培训2200人,转移农村劳动力8万人次,使劳务收入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

(三)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培育壮大第三产业

把非公有制经济作为推动工业化的重要力量和壮大县域经济的重要载体,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加快发展。进一步改善发展环境,放宽市场准入,健全服务体系,鼓励、支持非公有制经济进入国有企业改革、公用事业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努力使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占到地区生产总值的36%以上。

做活、做旺第三产业,增强经济发展后劲。加快大武口中心商贸区建设,开工建设石嘴山市物流中心、惠农区西部物流配送中心、大武口汽配城和商贸广场。发展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现代服务业。全面推动社区商业的发展,建成1—2个社区商业示范区。改造石嘴山火车站。建设五星级宾馆,提高服务档次和水平。进一步完善提高星海湖、北武当生态旅游景区服务功能,加快建设贺兰山北武当地质公园,加强人文旅游资源的开发建设,挖掘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和历史底蕴,促进旅游业的更快发展。加大土地收储力度,进一步规范房地产业,促进房地产业健康稳步发展。通过努力,力争第三产业增加值达到31.5亿元,比上年增长9%

(四)推进城市化进程,努力改善城乡面貌

2006年确定为城市建设管理年。按照做精、做美城市的总体要求,拉框架、夯基础、美环境、提品位,全力抓好城市建设管理工作。

高标准规划。依据石嘴山市城市总体规划,高标准、高质量地编制完成星海湖区域总体景观规划和大武口、惠农新区、平罗西区等一批城市规划项目,做到一区一特色、一街一景观。

高起点建设。加大旧城改造力度,加快中心城区建设,新建住宅50万平方米。抓好大武口、惠农新区和平罗西区建设。实施好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和迁居工程。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开工建设大武口西环路、星光大道和世纪大道延伸段工程。完成火炬广场、星海湖新月海景区广场、金西域广场、大武口新区生态公园建设。加快惠农区滨河公园建设步伐。抓好黄河水厂、天然气输送、大武口集污管网扩建等续建工程,建设市第二中水厂、惠农区集中供热、市第三污水处理厂、惠农区集污管网扩建等工程。开工建设市公安局应急指挥中心。加强城市水环境综合治理,实施星海湖湿地恢复整治二期工程、沉陷区景观湖、银善湖、明月湖和三二支沟、西大滩平原水库等水环境治理工程。加强地下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和保护。

高水平管理。全面开展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工作,建立健全城市管理各项规章制度,理顺管理体制,创新管理模式,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切实提高市民参与城市管理的意识。增加城市管理投入,加大城市综合整治力度,严格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抓好城市出入口、居民住宅小区、集贸市场和城乡结合部等城市重点区域的综合治理,集中开展拆除违章建筑、规范户外广告牌、整治乱停乱放等专项治理活动,实现市容市貌的整洁化。大武口区、惠农区和平罗县要建成两条以上的样板街。继续培育和规范物业管理市场,开展住宅小区创优达标活动,进一步扩大物业管理覆盖面,努力提高物业管理水平。高效经营城市,充分发挥城市市政、土地等资源优势,挖掘经营权、冠名权等资源潜力,通过与商业银行搭建信用平台等方式,运用市场化手段,拓宽融资渠道,扩大融资规模,盘活存量资产,多方吸引投资,加快城市建设步伐。

(五)努力扩大对外开放,实现招商引资新突破

坚持对外交流与对内开放并举,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进一步扩大联合,加强政策、资金、项目、技术、人才等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对接,以大开放促进大调整、大建设、大发展。抓住新一轮国际和沿海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的重大机遇,依托优势资源,有针对性地优选一批招商项目,主动出击,寻求与国内外大集团、大企业合作,扩大利用外资规模,提高利用外资水平。特别是要继续加强与宁夏电力投资公司、英力特公司、中国节能投资公司、杭州锦江集团、中信集团、庆华集团、东方有色金属集团、宁煤集团等企业的合作。加强同日本、韩国、新加坡、挪威等国家和地区的交流与合作。积极培养一支懂经济、会谈判、有头脑的招商队伍,不断提高招商引资的质量和水平。创新和改进招商引资方式,推介企业组团招商、以商招商、中介招商、信息网络招商、资产置换招商,促进招商工作的市场化、企业化、社会化。注重签约项目的跟踪落实,提供全程服务,提高项目履约率、资金到位率、项目投产率,促进更多的项目落户我市,力争计划总投资和实际到位资金比上年分别增长15%10%以上。积极发展对外贸易,加快出口企业技术改造,不断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培育外贸出口品牌,扩大出口规模,力争出口交货值增长13%

(六)抓好财政增收节支工作,增强调控能力

深化财政改革,完善部门预算编制方法,规范预算编制内容;进一步推进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稳步做好会计集中核算向国库集中收付转轨工作;扩大政府采购范围和规模,加强收支两条线管理。坚持依法治税,加强税收征管,严厉打击偷逃骗税行为,全面做好太西煤价格调节基金征收管理工作,做到应收尽收。建立激励机制,大力扶持财税贡献率高、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环保节能好的企业发展,增强财源增长后劲,壮大财政实力。进一步优化支出结构,在保证政权运转的基础上,把更多的财力向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倾斜,确保各项重点支出。把今年确定为财政紧缩节约年,切实做好财政节支工作。加强国债项目和政府建设项目资金的监督管理,严格执行基本建设程序,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积极探索国有资产监管和经营的有效形式,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七)加快社会各项事业发展,努力构建和谐石嘴山

我们要始终从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更加关注民生,更加注重社会全面进步,更加注重社会公平,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切实做好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全面落实各项就业政策,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和职业技能培训体系,进一步改善就业环境,拓宽就业渠道,增加就业岗位,努力实现城镇新就业1.5万人。加大再就业援助力度,做好“4050”人员安置工作。继续抓好劳动力转移输出工作,确保全年转移输出劳务人员5万人次,实现劳务收入2亿元。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继续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努力提高非公有制经济从业人员参保率。切实做好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积极探索建立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和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建立和完善社会救助制度,加大对弱势群体的救助,切实保障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

深入实施“科教兴市”战略。加大科学技术普及力度,大力实施科技特派员创业行动,加强农业实用技术、能源重化工、新材料等重大项目的科技攻关,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和高新技术产业化能力。完善落实教育发展规划,开展教育发展年活动,加快教育事业发展。巩固提高“两基”成果,认真落实“两免一补”政策,对困难家庭子女实施教育救助。按照教育发展规划,整合教育资源,积极推进教育人事制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增加教育投入,加大中小学标准化、优质高中和职业教育示范学校建设力度,全面启动市三中二期、市一中改扩建、宁夏理工学院和平罗中学迁建等工程,改善办学条件,扩大优质教育规模。加强教师队伍和校长队伍建设,大力推进校园文化建设,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切实解决企业学校移交遗留问题,积极支持和规范民办教育,促进教育事业均衡健康发展。抓好人才的培养、选拔、吸引和使用,为全市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加强行政、事业编制人员实名管理,稳步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大力推进企业信息化、电子政务网络化和办公自动化建设,提高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建成石嘴山市数字认证体系。重点组织实施全市办公自动化系统、电子邮局系统、“三农”监测系统、信访系统、环保监测系统等信息化项目。

大力发展文化卫生体育等各项事业。规范文化市场秩序,深入开展“扫黄打非”斗争和专项治理活动,繁荣城乡群众文化生活。积极做好反映我市商贸历史和民族精神的《金羊毛》影片的拍摄工作。以提高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和应急能力为重点,切实抓好疾病预防控制体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体系、重大疫情信息网络体系建设。加大卫生执法监督检查力度,确保食品、药品和医疗安全。改善医疗卫生条件,抓好市中医院、平罗县医院住院部改造建设。加大社区卫生服务设施和体系建设力度,提高社区卫生服务水平。把医疗卫生工作重点放在农村,进一步扩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覆盖面,实行对特困群众的医疗救助。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实施人口计划生育发展规划,强力推进优质服务年活动,提高出生人口素质,稳定低生育水平。加强老龄工作,建设老干部活动中心。做好统计、民族宗教、气象、档案、地震监测、人防等工作,促进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

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提高行业准入标准,严格建设项目环境管理和环保标准,从源头上杜绝新污染源的产生。巩固电石、铁合金、焦炭行业清理整顿成果,全面开展城市周边小型污染企业和城乡结合部综合治理工作,抓紧实施好大武口粉煤灰、矸石山和惠农老矿区综合整治工程,改变城市面貌。加强城乡园林绿化工作,突出抓好“绿色中国”、农田防护林、黄河护岸林、绿色通道、村庄绿化和北武当生态旅游区、星海湖等大环境绿化工作,实施好星光大道、山水大道、滨河路绿化及城市见缝插绿、拆墙透绿等绿化工程。全市完成绿化面积4.8万亩,植树424万株

全力维护社会稳定。全面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措施,深入推进“平安石嘴山”创建活动,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继续深入开展全民普法教育和法律服务下乡、进社区活动,扩大法律援助工作的覆盖面。强化安全生产工作,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对重点场所和行业的监管,严防重特大安全事故的发生。做好群众来信来访工作。认真贯彻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加强全民国防教育,完善国防动员体制,抓好民兵预备役部队建设,进一步增强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广泛开展拥军优属和拥政爱民活动,进一步密切军政军民关系。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大力弘扬石嘴山精神,把全市人民的思想和行动凝聚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上来。全面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进一步提高市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贯彻落实《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若干意见》,净化校园文化环境,努力为青少年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生活学习环境。

今年,市人民政府在全力抓好涉及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些重大项目建设的同时,围绕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认真办好10件实事:

1、以实施星海湖湿地综合整治二期工程为契机,加快湿地保护与开发,完成湿地综合整治10平方公里。

2、实施好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和迁居工程。完成惠农区锦园小区住宅32.2万平方米,交付使用3560套,开工建设大武口住宅小区。新建经济适用住房15万平方米,使1800户、5400多名矿区居民迁入新居。

3、实施城市街路、巷道建设改造工程,加大市容市貌整治力度,完成大武口区、惠农区、平罗县22条街道和22条巷道的建设改造,全市城市建成区面积整洁率达90%以上。

4、实施城市大环境绿化和见缝插绿、拆墙透绿工程,完成市区绿化400公顷,栽植树木60万株。

5、加大粉煤灰、矸石山综合治理力度,完成治理面积1.9平方公里。

6、加快实施“塞上农民新居”和低收入家庭住房改建工程,新建农民新居200套,改造旧居400套,为残疾人和城乡困难群众改造建设危旧房屋450套。

7、实施农村道路通达工程,建设乡村道路110公里;抓好农村清洁能源建设,建成户用沼气池1000座。

8、实施农村特困群众救助工程,在市辖区农村建立村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在平罗县农村实行特困群众生活救助,坚持标准,应保尽保,应救必救。

9、加大大气污染和噪音污染治理力度,使城市区空气质量好于国家二级标准的天数达到280天,居民区环境噪音达到国家二类标准。

10、实施城市区公厕新建、改建工程,今年新建改建20座。

以上10件实事,是市人民政府对全市人民的庄严承诺,市人民政府一定会以对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态度,把实事办好、好事办实,真正使改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市人民!

(八)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塑造政府新形象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政府担负着繁重而艰巨的任务。各级政府和领导干部必须适应新形势、新任务,不断提高行政能力和管理水平。按照“廉洁、勤政、务实、高效”的要求,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努力建设法治政府、责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

进一步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各级政府要全面履行职能,在继续抓好经济调节、加强市场监管的同时,更加注重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为市场主体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居乐业的社会环境。大力推进政务公开,发展电子政务,切实提高行政效能和工作效率。

进一步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深入贯彻《行政许可法》,依法履行职责、行使权力。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创新政府运行机制,建设石嘴山市政务大厅,全面提高政府效能。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舆论监督和群众监督,认真办好人大代表议案、意见、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加强与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和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的联系,切实解决人民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

进一步增强科学决策的能力。建立和完善重大问题集体决策、社会公示、听证制度和决策责任制度,进一步完善公众参与、专家论证和政府决策相结合的科学民主决策机制,推进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和制度化。加强行政效能监察,强化对重大决策和部署执行情况的督促检查,确保各项决策部署落到实处。

进一步加强执政为民的能力。强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坚持重实际、求实效,扎扎实实地推进各项工作,切实做到为群众服务、为基层服务、为经济发展服务。

进一步提高拒腐防变的能力。始终牢记“两个务必”,加强反腐倡廉工作,加大行政监察、审计监督力度。认真贯彻实施《公务员法》,努力建设廉洁奉公、勤政为民、业务精通、作风优良的公务员队伍。

进一步提高狠抓落实的能力。强化行政问责制和工作责任制,健全完善行政督查制和内部督查制,加大对重大决策、重点工作、主要目标的督促检查,坚决杜绝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大力弘扬真抓实干、狠抓落实的务实作风,牢固树立争先创优意识,把功夫放在抓落实上,把本领放在求实效上,努力形成勤于抓落实,善于抓落实,持之以恒抓落实的良好局面。

各位代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需要我们奋力开拓,完成确定的预期目标任务需要我们共同拼搏。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及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在自治区党委、政府和市委的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开拓进取,扎实工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创建独具特色的山水园林新型工业化城市而努力奋斗!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